大学生即将面临走入社会,会接触到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理财情况,大学生应该如何理财为他们踏入社会带来益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6月27日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组织了以“大学生理财现状及规划研究”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他们在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十所高校进行了线上、线下的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关于理财的认知,还与投资公司、大学理财老师,探讨大学生投资理财的理念,此外走访了多家银行,获取了银行的一些信息并收集了银行理财产品的一些资料。
调查过程
尽管天气时而炎热,时而又会有些小雨,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团队学生仍进行了发放调查问卷的活动,并且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支持。学生们通过现场发放及QQ、人人、微博等网络平台发放问卷,截至目前,共收到了约900多份问卷。经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很少有计划进行理财,理财方式也较为单一。了解现如今大学生的理财现状,并且对银行、P2P公司和线上理财产品三方面的研究,从多个角度来研究找出适合大学生的理财产品,找出各种理财产品的优势以及劣势。
团队人员前往了宜信卓越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盘恒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进行了采访和咨询。宜信财富VIP贵宾理财经理涂锦姣女士认为,大学生进行理财的目的与父母这辈的理财目的应该是不同的,大学生现在进行理财应在保值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去体验市场,感受市场的跌宕起伏。大学生的理财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去懂得市场,学到更多的知识去充实自己。
盘恒公司的浦东分部经理陈燕晶女士也为大学生们送上了她的箴言,投资理财并不是投机,而且大学生毕竟还是处于一个学习知识的年龄,理财一方面要求技术,另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大学生当下最应该投资的应该是自己,与其花这么多的精力,倒不如好好的提升一下自己,理财对大学生而言只是一个辅助,不应该完全投入其中。
团队成员还走访了农行,工行,中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等多家国有控股银行和股份制私有银行。通过采访询问得知了银行一些相关的理财产品。通过与大堂经理的交流,团队获取了银行的一些信息并收集了银行理财产品的一些资料。
通过对比股票市场,银行理财产品缺乏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同时理财产品面向的人群太过于单一,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以及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年轻群体。单一的“固定收益”特色的银行理财产品不能够适应于当今快速发展的金融市场,理财业务转型势在必行。
大学生应该如何理财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调查团队发觉,目前银行的理财产品中并没有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产品。大学生对于理财的概念并不是十分清楚,其实这个群体需要被引导的同时也是一个十分诱人的市场,对于银行来说可以为初入理财市场的大学生群体开发低风险低门槛的理财产品。
相比于股市,银行发行的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可以使大学生有能力去承担相应的理财风险,同时大学生的资金流动相对较大,缩短理财周期也是有益于大学生理财的,低风险投资周期短的理财产品理应出现在大学生的选择之中,因此银行如果能够认识到大学生群体这个市场的重要性,那么适合的理财产品无疑将会给银行带来满意的回报。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通过本次社会实践研究,希望让更多大学生了解不同的理财产品,有更正确的理财方法,同时又可以把握学习和理财的平衡点,为学生进入社会做铺垫。
综上而言,理财是一个需要人们终身去学习的过程,而大学生越早的去了解市场,才会意识到自己的理财心态如何,进而才会去敬畏市场。(来源:解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