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护法》问卷调查引人思考

  今年9月4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14周年的日子,衢州市民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认知情况如何呢?记者跟随衢州学院学生会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共在柯城区与衢江区发放并回收了65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639份。根据受访者的年龄段、性别、居住地不同,成员们分别统计了数据。

 

  在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了解程度的选择中,作为父母的成年人里,有15.625%表示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不太了解,有65.625%的表示了解较少,仅有18.75%的成年人认为了解较多。

 

  未成年人群中,有23%的受访者表示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不太了解,有54%的未成年人表示了解较少,23%的未成年人认为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了解较多。

 

  调查显示,居住在城镇的父母中有21%看过孩子的日记、邮件或QQ聊天记录;而农村的父母中,这个比例高达49% ,其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受教育程度低的父母更爱窥探孩子隐私。

 

  问题“当孩子犯了错误,您采取的方法是”的调查结果让大家意外——有45%的城市父母选择“打骂”,而农村父母中选择此项的仅有34%。同样也是女性比例高于男性。统计显示,选择“打骂”的父母跟教育程度关系并不大。

 

  调查组成员麻瑜福对此结果颇感意外,“《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规定‘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第三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无论是打骂孩子还是偷看日记都是违法的行为。”

 

  为什么城里父母更爱打骂孩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冬梅认为,原因很多,其中主要的原因可能有四个方面,“一是孩子没有满足父母的要求或没有达到父母的目标;二是孩子挑战父母的权威,和父母对着干;三是父母有负性情绪,把孩子当作出气筒;四是学校老师告状,让父母觉得丢脸。”

 

  关于偷看孩子日记的问题,杨冬梅认为,主要是在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父母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孩子突然发生变化,还有很多心里话不告诉父母,父母就会感觉到对孩子失控,会焦虑,要缓解这种焦虑,就会想办法把对孩子的控制权抢回来,“偷看日记就不奇怪了。” 杨冬梅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父母要认识到自己是孩子的榜样,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模仿,影响终身,“父母尊重孩子,孩子就会尊重别人;父母相信孩子,孩子才能信任朋友。父母要学习,陪伴孩子一起成长进步,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而不仅仅是说教。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