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虚拟财产继承现状及立法探究调研小组先后赴南京某区法院和湖南、甘肃等地,针对网络虚拟财产继承的现实情况实施了调研。
队员们首先通过问卷的方式予以调研,队员们向南京、湖南等地一共发放了670份纸质问卷,回收661份有效卷,有效率达98.7%,符合调查问卷回收预期要求。为了扩大调查群体,队员们还创建网上电子问卷,共回收97份并且全部有效。问卷内容涉及人们对现如今网络虚拟财产的理解与认识、继承现状、有无继承必要及其原因以及继承条件与辅助机关单位等等。其次,队员们先后对法院及相关律师进行采访,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分析网络虚拟财产的性质以及特征等。
通过调查发现,多数现代人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意识和继承意识不是很强。目前网络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例如支付宝、淘宝账号、游戏装备等等已经从虚拟化状态发展到具有现实意义的财产,涉及到个人的经济利益。而QQ等社交账号又不仅仅具有关联性的经济关系,而且具有对个人、家庭、甚至群体的精神层面的意义,比如,日志、照片、微博、朋友圈等等具有分享性的内容,主要是其中的精神价值对个人来说具有意义。而很大一部分人认为网络虚拟财产没有必要继承。在他们看来,网络虚拟财产仍然仅仅停留在虚拟的数字层面,对现实生活没有什么经济利益和实际价值。与此同时,联系之前的调查状况,多数认为没有必要继承的调查对象,其受教育程度也相对较低,工作阶层也属于普通的工人阶级,这就符合此调研课题意在加强网络虚拟财产重要性宣传的目的。另外一部分受调查人群认为继承与否无所谓。抱有这种态度的人不在少数,证明网络虚拟财产继承的重要性在普通民众中还不是非常普及。许多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而调研小组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强民众保护和继承网络虚拟财产的意识。
经过两个多月对南京、湖南、江西、甘肃、陕西、广东等地的问卷调查和访问,队员们意识到网络虚拟财产继承问题的前瞻性。在这个网络发展越来越迅猛的时代,保护自己的网络虚拟财产刻不容缓,调研小组也将会继续努力,深入对这个问题的立法探究,为立法建言献策。(张丹丹 徐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