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华人,每次看见这个词,就是扑面而来的“富丽堂皇”又透着“才高八斗”的范儿。有财富,有学识,有品位,有情怀的“四有”新人,因多年来走南闯北又见多识广,所以一直处于时尚时尚最时尚的前端,引领着大众消费的习惯。
而中国日报网作为服务于国内外主流中高端读者群(都憋笑!说的好像就是你们耶!)、沟通中国与世界的网上桥梁(咱们网站是中英文双语高配的吆!)、集新闻信息娱乐服务为一体的高端综合性新闻媒体网站(谁说政府网站只可以有时政新闻?!)。
咱们网站这么多的优势,所以怎会放过任何一个给读者提供知识福利的机会。小编特意精心的设计了问卷调查,对跨国华人的消费习惯进行深度的研究,力求第一时间为大家还原一个完整的调查分析。不过小编猜测大家平时对于枯燥的调查报告已经看到神烦,所以小编决定用自己的大白话为大家开始揭秘。
1.首先参与问卷调查人群男女比例分布:
调查显示:参与本次网络问卷调查的人群性别比例表明,男性消费者与女性消费者对于时尚问题的关注程度差别如此之大。
女性在消费服装产品时往往属于“感性型”消费群体,注重产品风格搭配、流行趋势、版型修身而较少考虑服装穿着的实用度、适穿性,服装试穿率比较高,经常货比三家,反复试穿,对产品价格比较敏感,更多的会关注商品折扣率。
多数男性消费者在购买服装产品时,属于“理性型”消费群体,对款式选择更加直观、对服装穿着注重实用性、适穿性,对品牌概念要求不高,服装试穿率比较低,但相对成交量比较高,在大致能够承受的价格范围之内较少计较商品价格,相对于女性消费者而言,消费时则更少注重产品质量方面。
小编大白话:小编看到数据比例,还是吓了一跟头。虽然开始就知道肯定是女生更爱买买买,但绝没想到比例相差这么悬殊。对于调查中显示的,这个女性属于“感性型消费群体”,男性属于“理性型消费群体”。小编举个栗(例)子,你们也肯定迅速理解:同样是为了买一件棉衣去逛街。男生逛了一小时就成功买了一件御寒的实用棉衣。而女生整整逛了一天还意犹未尽,因为他们试遍所有商店,好不容易选择了一件小小的薄棉衣,然后考虑到衣柜里没有与薄棉衣匹配的其它,所以就又为了毛衣配了一条百褶裙,一双高筒靴,一件长款风衣,一顶公主帽,一个镶钻小发卡……
2.问卷调查人群知道几位国际知名的中国品牌和时装设计师的名字
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消费者对于设计师并不了解,而了解1~3位设计师的消费者占调查人群的一半以上。随着网络的普及,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对于社会化媒体的频繁使用,使得年轻的消费者获取时尚资讯方式既便捷又多样。各大时尚品牌,无论是快时尚品牌还是轻奢侈品与奢侈品牌,都在用各自擅长的方式,通过社交媒体与年轻的消费者展开互动,设计师的时装发布会亦是如此。
受到成长背景,收入水平,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于服装产品购买仅仅停留在功能需求层面,对于服装品牌与设计师没有粘性。因此,他们并不是一些服装品牌与设计师的关注人群。如果服装品牌与设计师可以通过引导消费习惯能够争取这部分消费者,他们确实是不可忽视的消费群体,但是这个过程却是任重道远的。
小编大白话:举个例子:比如你想买一双时尚的滑板鞋在光滑的地板上摩擦,你首先想的一定是要炫酷的样式和舒适的质地,这种的选择就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关联性。但如果你想要滑板鞋时,第一时间定位的是要买一双跟”着名音乐大师“庞麦郎穿着并设计的同款滑板鞋,那这就是品牌设计师成功。
这方面国外品牌和设计师就非常成功,比如一说起黑色链条包,大家就会想起香奈儿的菱格2.55;一说起尖头铆钉高跟鞋,大家就会想起华伦天奴;一说起大旅行箱,大家就会想起日默瓦……
3.问卷调查人群购买服装时,主要选择什么样的品牌
调查显示:参与问卷调查人群对于服装品牌粘性较低,在选择购买服装时,基本是根据自身需求而非品牌建议。但是对于有明确品牌需求的消费者,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国外品牌的选择程度要元高于国内品牌,这也与中国游客疯狂海外购物的现象相一致。同样的中国制造,国外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却有着更好的质量和更高的性价比与设计感,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数据显示,更多的消费者没有明显的品牌偏好,由此可以看出国内服装品牌的竞争依然处于群雄逐鹿的阶段,大的竞争格局没有形成。对于大多数服装品牌而言这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红海领域,如何打好设计这张王牌来打动没有明显偏好的消费者,这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小编大白话:纵然大家都知道好多国际大牌其实代工厂都在中国,但每年仍然有数以万计的小伙伴前赴后继奔向欧洲市场买原产地在中国的大牌。原因很简单无非就是四个字:有!里!有!面!“有面”这个很容易理解,小编就不在这里赘述了。“有里”这事儿还真得好好说道说道,小编曾经在X宝网站上买过一双国产品牌高跟鞋,样式还是比较不错的,但质量真是做到了五天断带儿,十天掉跟儿,售后服务为零的地步。
当然以上可能只是个别现象,小编也相信国内仍有很多质量过关的好品牌,所以在目前这个无人称雄的中国市场,就请再努力一把,在品质和样式上努力下下功夫,出头之日就近在眼前。
4.问卷调查人群希望中国时装品牌在以下哪方面提高
调查显示:中国的消费者对于中国本土的时装品牌还是充满期待的,无论什么时候,国货当自强都是国内品牌的理想和情怀。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认为国内时装品牌应该在设计水平、服装材质、制作工艺与发扬中华服饰文化几方面应该有所提高,而海外品牌营销并不是国内消费者的关注重点。
数据仅代表调研人群的一种普遍的认知,并不是说中国的时装品牌设计有多么的糟糕,而是在接受调研的消费者心中,国内时装品牌在这些方面还可以有提升的空间,换个角度分析,也就是说国内时装品牌在这几个方面还没有让消费者完全满意。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依然还有很多的路要走,设计水平与理念的提升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将中华服装文化的精髓融入到现代时装设计中,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通过技术手段提高服装材质,也许是中国时装品牌应该考虑的方法。
小编大白话:并不是咱们跨国华人不爱国,也不是咱们崇洋媚外。只是现如今部分国内设计师的款式,实在有点不适合咱们普罗大众的审美和身材。要么就是单纯奔着国外时装周获奖去的,周身全部都是中国元素的重复堆叠,要么就是过于接地气的乡土化。有时候真是想支持国货,也是会遭遇“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尴尬。所以小编发自内心希望能多几位设计师,可以踏踏实实给咱老百姓设计几身衣服,别再一说起好看的衣服样式就净是什么欧洲代购的爱马仕、阿玛尼、古奇同款……咱们也想穿着国内设计师品牌的漂亮衣服,昂首挺胸走出国门,让老外发自内心的给咱们点个赞,竖个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