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延长公园开放时间第三方调查报告”出炉

       近年来,希望延长公园开放时间,是不少游客和市民的心声。一方面,开放“夜公园”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也有周边居民和社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担心延长开放后,公园内的噪声、光污染等扰民情况会加重。

  为了摸清公园延长开放的基本需求,让全市开放“夜公园”的决策更加理性,更科学地确定哪些公园适合延长开放、开放到什么程度,本市公园管理事务中心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开展了“延长开放时间的公园游客及管理者需求调查”,调查报告近日出炉。

  延长开放需增加员工

  本次调查问卷共下发40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00多份,调查对象覆盖到游客、周边居民、公园管理者和社区等各界。

  调查显示,延长开放的公园79.9%实施过专项改造,大部分是针对公园夜间的照明设施、地坪修整和水体改造。

  延长开放也需要增加管理及作业人员。在74份管理者问卷中,81%的公园针对夜间延长开放时间增加了工作人员人数。其中,保洁人员平均增加3名,安保人员增加4名,管理者增加2名。市属公园如共青森林公园,还增加了检票人员4名。

  延长开放时间段内,72.5%的公园采取加班制,27.5%采取轮班制。轮班制公园的工作人员,大多采用2班/天。加班制公园的工作人员加班时间70%为下午下班后到闭园,约30%为下午下班后到闭园后一小时,有2%的安保人员是24小时值班。95.8%的公园是以提供加班费的方式弥补增加的工作时间。

  加强社会化协同管理

  同时调查也显示,延长开放的公园,噪声扰民影响较大。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方面,噪声污染影响最大,其次是环境卫生、不文明行为、交通拥堵和光污染。42.7%管理者认为噪声对周边的影响大,21.1%的游客认为夜公园活动对周边会产生噪声,38.9%的公园周边居民认为夜间延长开放对周边的噪声污染严重。

  延长开放公园,需要社会化协同管理,但在这个方面,社会力量支撑还不足。在延长开放时段内,74.3%的公园为自主管理,其中有16.2%的公园曾与公安、城管达成配合管理协议,但未获得配合。仅29%的公园表示,曾有附近社区的志愿者参与夜公园管理。绝大多数公园(78.1%)希望成立夜公园志愿者队伍。

  夜间游客管理是难题

  调查显示,针对延长公园开放时间的呼声,管理难点主要集中在,夜间游客管理(95.5%)、管理经费短缺(76.1%)和夜间设施的管理(62.7%)。

  有67.6%的公园管理者表示延长开放时间造成了管理经费的增加,这些经费主要用于完备照明系统、安全防护系统和监视警示系统。仅有18.3%的公园申请到了公园延时开放的专项经费。

  有86%的公园管理者认为,夜间管理游客存在困难,主要集中在确保游客安全、对游客不文明行为的管理,及夜间入园人员杂乱等。

  调查同时显示,目前游客对延长开放的公园管理,各方面满意度都比较高,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均大于75%。 来源: 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