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编翟云昇/制图
日前,昆明师专附中开展了“家长夜校”活动,初一年级的全部家长参与了培训。此次活动,云南昆明12355青少年服务台相关亲子教育专家和学校青少年成长指导中心心理咨询师杨博雅、黎锦,为全年级近300位家长,分别带去了《进入初中——亲子相互适应,共同成长》《沟通之道——家长如何与青春期孩子对话》、《你是特别的——培养自信让孩子快乐生活》等专题讲座。
杨博雅还向初一学生发放了“需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初一学生的需求从高到低分别是:精神支持(36.3%)、家庭氛围(27.1%)、理解沟通(21.5%)、物质后勤(16.8%)、学业辅导(9.7%)等。
孩子希望父母也能换位思考
初一新生们希望家长这样做:理解我们的心情,尊重我们的想法,学会换位思考。给予自由和私人空间,尊重我们的隐私。信任我们,多鼓励我们,关心并适当监督。考不好不要一味责怪我们。希望你们能够理解我,支持我们的决定。对生活、学习给予帮助和指导,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学习氛围。多沟通交流,不要自作主张。给予我们适当的放松、娱乐时间。父母少吵架、少唠叨。
同时,他们喜欢听到的父母这样说话:表扬和赞美(40.8%)、信任鼓励(34.7%)、奖励允诺(11.2%)、问候、祝福(10.7%)。他们不喜欢父母这样说话:唠叨(47.7%),责备(否定)(22.1%),比较(18.5%,尤其是拿孩子的缺点比人家的优点),命令说教(6.2%),其他还有食言、冷漠、不关心、威胁、敷衍、辱骂等。
引导孩子有效衔接
对于初一的同学来说,进入初中后首先面临的是小中的衔接和适应问题。面对环境学业难度等因素的变化,杨博雅说,需要孩子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果孩子自身的心理成熟度和具备的能力不能够应对和解决由于上述变化所产生的问题,不能够在这些变化的矛盾中找到新的平衡,那么孩子就会产生焦虑和挫败感,容易引发一些心理情绪问题,影响孩子的心身健康,甚至会影响整个的初中生活。
杨博雅说,不管孩子当初进入学校是怎样的一种状况,为了能够让孩子顺利学习、健康地成长,家长都要引导孩子接纳新的学校和新的老师、喜欢新的学校和新的老师,这是明智的做法。如果一个人不喜欢自己的环境、不喜欢周围的人群,他不仅在集体里找不到归属感,也不可能进入学习的好状态,更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积极心态。 来源: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