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均消费千元 三成打“白条”

“双十一”的货物才刚刚拿到手,上周六,在常高校的大学生们又经历了一次“双十二”的剁手之旅。随着两拨购物潮的落幕,“好想剁手”、“穷得只能吃土”这些自讽的话,早已刷爆在常高校朋友圈。此前相关报道显示,今年“双十一”天猫总成交额912亿元,其中1/4的包裹寄往全国各大高校。

从“双十一”到“双十二”,大学生人均消费多少?他们购物的资金从哪里来,多重促销活动中,是否又促使了不理性消费呢?共有200人分别参与了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请看大学生记者团的调查采访。

两次购物潮平均消费近千元,最多花了3800元

网购消费品的选项中,男女生选择最多的是零食,占73.47%。而在购物倾向中,男生钟情数码产品,女生则容易被购物欲驱使,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衣服、鞋包和化妆品。近期,由于天气逐步转冷,保暖物品也被纳入购物清单中。调查中,大学生们普遍反映,月生活费在1200-1500元之间,在两次购物潮中,平均消费近1000元,最多的花了3800元,是名女生,集中买了化妆品和品牌包。

从初一就拥有了自己的网购账号,机电学院大一男生小孙也算是经验丰富的老网购达人了。作为男生,对数码产品比较感兴趣,他一般会挑选耳机、充电器、数据线等,因此双十一、双十二期间,买的最多数码周边。

“女生能买的东西很多,有些日用品也会上网购买,而且大家互相推荐就容易越买越多。”本计划购物500元的常大女生小张,这次双十二消费了近1000元,主要用于零食和护肤品购买。

不过,调查还显示,消费品中,学习用品一栏没有一名学生选择。“一般开学都会买了,而且临近期末,课外读物也不会再购买了。”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机电学院大三学生李庆说。他的想法也得到了57.6%的学生支持。

三成学生选择打“白条”,还款靠打工和父母

近期,为了布置宿舍,机电学院尤超正在研究装饰建材,这也成为他双十二的大笔支出,他表示,基本都是靠信用支付支撑的。“到月中的时候,资金就比较紧张,买东西,尤其是需要大笔支出的就会用信用支付,然后分期还款。”尤超表示,大约25天,父母会打一笔,最近都是收到的钱都先用来还款了。

尤超表示,因为没有固定收入来源,大学生是没有能力申请信用卡的,致使“这月借,下月还”的新型微贷网购服务在常州高校内走俏,如“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以其“先消费,后还款”深受广大“剁手党”的青睐。在调查中,有三成学生使用打“白条”的形式完成购物,其中,30.6%的学生因为钱不够买而选择开通此类信用支付,57.1%的学生没有任何理由就是想开通这类信用支付。有学生表示,1500元的月生活费,要拿出1000元来还信用支付。

江苏理工外国语学院的小张也是用信用支付的一位典型代表。她告诉记者,仅在“双十一”一天,她就用“花呗”支付了1000多元钱,而金额花费最高的支出是衣物。对于“花呗”的服务,她表示,“用起来很方便,没有那些复杂的流程”,不仅如此,“花呗”在解决资金周转问题的同时,还免付利息。“特别是在‘双十一’、‘双十二’的时候,这样的服务也能让我们这些学生党解决资金紧张的问题。”小张总结,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购物网站“全面”的借贷、分期服务是巨大的诱惑,很难抵御,有了第一次分期基本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当被问及超前消费过后是否会担心还款的问题时,小张说:“首先要尽量控制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实在不行的话只能向父母求助。”根据调查,使用信用消费的学生中,通过自己打工还款约占63%,另有30%的学生选择向父母求助。也有6%左右的学生选择先欠着。一位分期付款购物网站的工作人员表示,网站规定,如果没有按时还款,违约一方需要缴纳几十倍的服务费,如果学生无法偿还,需要学生家长偿还。现在分期付款购物网站都有自己的不良信用记录信息库,未来会接入整个信用体系,如果大学期间过度超前消费,导致不良信用记录进入信用系统,将对今后的生活、工作造成重大影响。 来源:中国常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