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5.6%的受访者反映周边或家乡乡村学校教师资源严重紧缺。59.7%的受访者表示乡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69.9%的受访者担忧教育均衡在乡村难以实现,68.1%的受访者建议强化艰苦偏远地区乡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
乡村教师队伍之所以流失严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待遇问题。在一些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的工资原本就比较低,更有甚者,一些地区竟然都无法保障教师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以至于有些地区的教师被逼无奈通过极端途径讨薪。如果连基本的薪资都无法保障,何以让这些乡村教师体面地生活呢?而现实是生活中,很多村民在外打工一天的收入要远超教师的收入。以至于,学生们对于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甚至不屑一顾,因为现实就是如此告诉他们的。
笔者也曾经在一所乡中任教。深知其间教学和管理的种种艰辛。在课堂上,如果老师采取较为宽松的管理方式的话,那些顽皮的孩子甚至会扰乱整个课堂,让老师无计可施,这种管理上的问题是在城市重点学校里所难以想象的。笔者也曾经询问过一些在城市重点中学的老师,那里的孩子们每天都会紧守规矩,多数人为了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努力学习。而乡村教师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管理上。至于初入学校的理想恐怕都被现实环境所磨灭了。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乡村教师往小处说是为了普及乡村教育,往大处说或许是从根本上改变乡村贫困现状的一大希望之所在。无论在什么年代,人类的历史证明了知识改变命运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而乡村教师则是学生成才的摆渡人。他们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他们理应获得经济上的稳定保障。
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教育的差距,尽管近年来,国家对乡村教育事业的投入以及很大,但是城乡教育差距依然存在。从硬件设施到师资的配备等等,都很难说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在种种不利条件之下,乡村教师的坚守也许更多的是靠理想在支撑。时至今日,提高他们的待遇已经迫在眉睫。我们不希望再看到那些因为坚守基层教育的教师们一次又一次地感动平凡的人们,我们期待的是一个正常的教师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