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返乡创业,还需要多方“给力”

    据报载,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2.8%的受访者发现近两年返乡就业的年轻人增多了,据受访者观察,返乡年轻人中选择创业的人(60.9%)占比最高,从就业意愿来看,创业(52.5%)也是他们最想做的工作。返乡年轻人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老家就业机会少(54.8%),其次是自己缺少一技之长(49.9%)。64.9%的受访者希望社会为返乡年轻人创造更多接受技能培训机会。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多少寒门学子曾怀揣这样的誓言毅 然奔赴叫做“远方”的他乡,只为逃避“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世代“循环”。如此可见,多数大学生不会主动回乡发展,也是情理之内,不用大加针砭。要想使更多年轻人打消顾虑,回乡就业,还需多方“给力”。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亲情的纽带和地域的认同固然是返乡的重要因素,但仅靠亲情和乡情,并不能完全解决游子的疏离。尤其是在一个竞争无所不在的社会,岗位、职业、生计乃至利益的计算往往是第一位的,情感因素会变得十分苍白,不可能给大学生提供足以让其返乡的全部心理支撑和价值判断。我丝毫不否认情感在就业中的柔化作用,但在坚硬的现实面前,情感只能退居一隅。


    年轻人返乡就业或是创业,除了自身观念的转变外,关键还是要政府的鼓励政策。只有实实在在摆在桌面上的优惠措施,才能够展现招揽人才、热衷发展的诚意,也才是真正能够留得住”金凤凰“的诀窍。一则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当地企业,给他们提供更广阔的施展才能的天地,让他们大展身手;二则可以通过资金、技术支持,为年轻人们返乡创业提供支持,减少自主创业的阻力;三则解放思想,以包容的心态接受创意,有”甩开袖子“,敢于创新的魄力。


    当前,各地都为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推出了一系列好政策、硬 招子,我们呼吁并乐见,相关部门就着这缕“春风”,顺势掀起回乡就业的热潮,比如企业可以针对本地求职人员,在薪酬、福利上有所倾斜,吸引他们回流;政府可以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并推出符合市场与求职者需求的创业就业培训,通过多方“给力”,让年轻人返乡就业或创业,放心归来、满意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