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7.5%的受访者认为,职校学生毕业实习中存在学校以实习“捆绑”学生的问题,56.7%受访者发现职业学校在学生实习中充当“包工头”,63.8%的受访者认为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企业和职业学校“唯利是图”。
曾经,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顶岗实习”模式,对于职业教育来说,非常重要,学生可边干边学,在实践中获得知识。但是,中国青年报这份调查显示,57.5%的受访者认为,职校学生毕业实习中存在学校以实习“捆绑”学生的问题,甚至职业学校在学生实习中充当“包工头”,“顶岗实习”模式受到广泛质疑。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概括来说,主要是由于社会对职业教育缺乏普遍认知和公平待遇,同时资金以及师资力量投入少,教育管理模式落后。与此同时,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法律制度,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就业服务平台。而调查中所反映的问题,简言之就是职业教育水平跟不上社会需求,大班教育输出人才没有合适的人才接收平台,同时缺乏政策引导,导致学校成了“包工头”,企业“唯利是图”。
切实解决和消除影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障碍,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断调整相关政策,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鼓励职业院校采取多种形式办学、企业社会联合办学。其次,要适应社会的需求,不断改进教育管理模式,根据市场需要,调整办学结构,根据现有学生水平,使职业学习的招生“入口”和毕业“出口”都是市场经济。同时,一方面要增加对于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可以引进一些有专长的高级技师和现场工程师,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增加资金的投入,构建新型设备,学习新技术,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此外,也要规范劳动保障制度,建立就业协议制度与劳动合同制度,更好的保护就业学生的利益,出现问题时,也有法可依,避免再出现学生充当“苦劳力”,填补企业的“用工荒”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