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老百姓的食品安全问题,向来是社会关注焦点。
然而在我们身边却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新闻:毒奶粉、地沟油、变质过期食品,前阵子网上甚至爆出了淘宝等多家电商平台销售来自日本核辐射区的食品。因此维护食品安全也成了中国13亿人民的“头等大事”。
据悉,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拟在年内大修,届时也将对互联网食品销售方面加强监管。这对我们喜欢网购食品的民众来说也是一件利好之事。打好这场食品安全“防卫战”,还需做好哪些工作呢?
食安举措相继出台 人们的食品安全感提升了吗?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一系列举措近期相继出台。2月底,《“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对外发布,3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2017年立法工作计划》,要求进一步细化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强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之前一些地方已经出台或启动了地方性立法:
辽宁首部食品安全监管的地方性法规,分别对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政府部门职责、一般食品生产经营、“三小”(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食品摊贩)生产经营、投诉举报奖励、法律责任等方面重点进行了规定。
今年3月20日起施行的《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规定了六方面内容,包括从严落实政府及各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从严加强食品安全源头治理,从严落实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着力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从严防控食品安全风险,从严处罚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3月29日,《安徽省食品安全条例(草案)》提交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继续审议,草案重点明确了对食品“三小”的管理规定。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专家认为“地方政府要依据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食品安全监管办法和措施。”
首批15个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公示
4月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示首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综合评议结果,经第三方机构综合评估,石家庄、张家口、唐山、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武汉、襄阳、宜昌、西安、宝鸡、杨凌示范区、韩城共计15市(区)被推选为首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在国家的严厉调控下,人们的食品安全感提升了吗?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6.4%的受访者对食品安全更有安全感了,19.9%的受访者更没安全感。
老问题仍存 危害食安这十项“潜规则”你都知道吗
超限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国家历次抽检过程中常发现的老问题。专家称“消费者除了害怕超范围超剂量地使用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外,还非常害怕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比如说三聚氰胺、苏丹红、甲醛等。重典治乱、重拳出击,只有让违法者加大违法成本才有可能以儆效尤”。
《食品安全规划》中提出了10项危害食品安全的“潜规则”,受访者认为使用工业明胶生产食品(55.3%)和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55.1%)是严重乱象。
其他依次为:使用工业硫磺熏蒸食物(49.6%),使用工业酒精生产酒类食品(48.7%),违法使用瘦肉精(42.5%),生产经营企业虚假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40.0%),水产品违法添加孔雀石绿等禁用物质(33.7%),食品制作过程违法添加罂粟壳等物质(35.6%),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31.4%),保健食品标签宣传欺诈(22.4%)。
64.4%受访者希望设立并宣传食品安全便捷举报渠道
民众专家如何看待食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哈尔滨某大学学生认为:目前食品安全的难点主要在于消费者维权程序的复杂、高成本。“考虑到维权成本高,一部分消费者就会放弃维权,这更助长了不良商家的歪风邪气,不利于食品安全的良性发展”。
专家认为,基层执法不严是监管失守的症结所在,因此改变消极状态是关键。而因环境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因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复杂艰巨,是食品安全监管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
保健品和网购食品的监管也非常重要。“两者都需要解决大面积欺诈宣传的问题。有效监管,防止广告宣传和产品质量之间的落差,避免夸大宣传以及杜绝非法添加,也是全球食品监管共同面临的挑战”。
进一步确保食品安全,64.4%的受访者希望设立并宣传便捷举报渠道,鼓励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行动,58.4%的受访者希望加强宣传,增强消费者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其他建议还有:提高食品经营者的总体素质,遵守职业道德(50.5%),提升公民维护食品健康安全意识(46.0%)和针对违规运营的企业单位或个人加大惩治力度(43.7%)等。
打好食品安全“防卫战”这几步很关键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就指出,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得到切实保障。但仍处于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凸显和食品安全事件集中爆发期,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包括源头污染问题突出、食品产业基础薄弱、食品安全标准与发达国家和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尚有差距、监管能力尚难适应需要的显著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食品安全规划》中着重提到了若干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方法,其中,食品安全抽样检验覆盖所有食品类别、品种(28.5%), 科学划分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加强对高风险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监督检查(20.8%)最受期待。
受访者还期待进口食品监督抽检产品种类实现全覆盖(14.7%),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网络覆盖所有县级行政区域包括乡镇和农村(14.0%),将“米袋子”“菜篮子”主要产品纳入监测评估范围(11.0%),对食品生产经营者每年至少检查1次(10.8%)等措施。
此外规划认为,法规制度仍需进一步健全,在“十三五”时期,需要加快构建以食品安全法为核心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其中就包括修订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条例中特别提到了对“互联网+”要加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