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超五分之一大学生每天玩手机超6小时

    天津大学太雷班的同学日前刚刚完成的一项“微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385名包括本、硕、博在内的在校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时长集中在2-6小时的同学占55.01%,而使用手机时间为6-12个小时的同学占24.12%,有6.5%的同学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12小时。


  结果显示,82.11%的同学更喜欢睡前躺在床上玩,50%左右的同学会在上卫生间、课间、自习的时候玩,同时有39.02%的同学上课时也放不下手机。而在针对“哪些功能占用最多精力”的调查中,浏览新闻为56.1%,小说、游戏、视频为47.15%,网购为31.17%,学习仅为20.87%。(来源:每日新报 记者 彭未风 实习生 吴云柯 通讯员 刘晓艳 冯梦皎)


继续阅读

北京高院:校园暴力近6成因口角眼神等琐事引发

       新京报快讯(记者王梦遥)12月3日,记者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校园暴力案件中,因排队、碰撞、口角、玩笑,甚至一个眼神等偶发、微小事件引起的约占58.1%。

  近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从近五年审结的案件中随机抽取了50件发生在校内或因校内纠纷而起在校外实施的刑事案件,通过分析发现,校园暴力案件的主要诱因便是同学之间的偶发事件或平时恩怨等“琐事”。

  延庆县法院此前审理了李某某与刘某等故意伤害、聚众斗殴案,案件的起因是由在食堂就餐时的排队纠纷引发,结果李某某纠集了6名同学,刘某纠集了9名同学,双方持械互殴,造成两人重伤、一人轻微伤。

  在抽样的校园犯罪案件中,约有62.5%的案件系共同犯罪,而在共同犯罪案件中,有校外社会人员参与的案件占比近40%,且凡有社会人员参与的案件,其受伤人数偏多,伤害程度偏高。

  调查显示,校园犯罪的罪名分布相对集中,排名前三位的案由分别是故意伤害罪、聚众斗殴罪和寻衅滋事罪,这三类犯罪累计占比超过80%。其中伤害类案件显示,往往一个案件同时造成多人受伤,有近30%的被害人身受重伤或死亡。


继续阅读

惠州学校现奇葩规定:学生宿舍“垃圾桶不能有垃圾”

   “门窗不能有灰尘,垃圾桶里不能有垃圾……”近日,惠州学院自律会公众号推送的一篇名为“宿舍检查标准是什么?”的文章“霸屏”了学生们的朋友圈。原来,惠州学院开展了宿舍专项整治活动,要求各系成立检查小组,进入宿舍楼对宿舍卫生、纪律、安全情况进行逐一检查,并建议将检查结果作为文明宿舍评比、学生评先评优等奖励的重要参考。

  记者针对该校102名学生发起的问卷调查显示,对于上述举措,55%的受访学生持反对意见,30%表示无所谓,持支持意见的仅占15%。其中反对者认为大学生不应该如此被“圈养”,认同者则认为细致的宿舍检查标准利于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赞:

  促学生提高自律意识“学校施压才能提高学生自律意识。”小袁是该校中文系的学生,她说,“虽说打扫宿舍是为了不被扣分,但是比起之前乱糟糟的宿舍,感觉舒服多了。”

  和小袁一样,支持学校进行宿舍检查的受访者大多认为学校可以起督促作用。在“您支持此次学生宿舍管理整顿的理由是什么?”的问题中,“有益于学生宿舍安全系数的提高与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有利于学生生活质量的改善与学习环境的优化”各占35%。

  “学校能重视我们的宿舍生活管理挺好的!”大一学生小宇从高中开始住宿,对于此次宿舍检查,她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上高中时,学校的宿舍管理也很严厉,现在我已经养成每天起床都会把被子叠整齐、把书桌上的东西摆放好的习惯。”

  弹:

  评分标准不够人性化“实在不能接受!评分标准是不是可以考虑征询下学生的意见呢?”22日晚,大三学生小伟看过宿舍检查标准后大呼“不开心”。“学校设置的这些评分标准太不人性化了。”对于“床铺”一项内二级评分标准中“床单平整统一,无杂物”,且一并注明了“检查时若宿舍有人睡觉,则视为对检查人员的不尊重……”的规定,小伟吐槽说,“宿舍床铺本来就是私人空间,是用来休息和放松的,这下还得整得干干净净了。”

  接着,小伟又掏出手机翻出了一条班长发来的宿舍检查通知,“晚上10点半后没回宿舍的就算晚归也很不实际啊。晚上上完第三节课都快10点了,何况图书馆晚上闭馆也才10点半呢。还有以后晚上社团部门的聚会聚餐也很不方便。”

  在问卷“在此次学生宿舍管理整顿中,您比较不能接受的规定是什么?”一题中,“垃圾桶无垃圾”和“晚出、晚归、不归检查”两项不分上下,各占55%。“衣物不可吊放于床头、凳子”占49%。

  在问卷调查中,50%的受访学生表示学校应该转变管理理念,人性化管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评分标准的制定可以征询学生意见或提前进行公示,推行试行期来检查实效性。”小伟提议道,“大学生活本来应该丰富些,总不能还走高中的那套管理方式。”惠州学院中文系的覃同学还就此质疑:“大学生是圈养的吗?”

  校方:

  学生宿舍内务

  不可无参考标准

  对于此次学生宿舍内务大整顿的评分标准,惠州学院学生处一位罗姓负责人表示,很多学生可能会因为惯性一时半会接受不了,但宿舍的内务不能没有一个可参考的东西。“不能认为我们这些检查是为了处分学生,我们还是以引导为主,让学生自查自纠。”该负责人称,学生宿舍内务检查的结果只作为文明班级评比的一个参考,不会记入学生个人档案。至于学生晚归的时间,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惠州学院不同的系规定的晚归时间可能不同,一般来说,学校要求学生晚上11点半就得关灯休息。


继续阅读

超5成初中生遇校园欺凌不求助:怕丢脸

半数初中生遇校园欺凌不求助      半数初中生遇校园欺凌不求助

  如今,校园暴力屡见不鲜,发生在初中阶段的比例尤为高,已经演变成不得不引起重视的社会现象。

  日前,第三届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举行。现场,由中华女子学院发布的《初中生校园欺凌现象研究》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注意。该调查以四川省部分中学初中部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选择样本并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显示,遭遇欺凌后,不曾选择求助的学生占总比48.9%;52.6%的学生认为,遭遇欺凌而不报告的主要原因是“怕丢脸面,在同学中抬不起头”。

  男生更易受到同伴欺凌

  调查表明,欺侮现象在城市、县镇和乡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小城市比较突出。与女生相比,男生更容易受到同伴的欺凌;而父母学历水平较低的少年儿童,受同伴欺凌的可能性更高。

  被调查者中,男生中的欺凌者占13.2%,女生中的欺凌者占11.4%;男生中的被欺凌者占12.3%,女生中的被欺凌者占10.5%。根据统计分析,不同年级的欺凌/被欺凌者所占比率分别为:初一的欺凌者的比率为5.0%,被欺凌者的比率为6.7%;初二中的欺凌者的比率为10.8%,被欺凌者的比率为9.2%;初三中的欺凌者的比率为8.3%,被欺凌者的比率为6.7%。

  被调查者中受过言语欺凌的比例为94.9%,受过身体欺凌的比例为17.0%,受过关系欺凌的比例为33.9%,所有物被损害过的比例为10.2%。受到言语欺凌的比例高于受到其他欺凌的比例。

  不报告首要原因是“怕丢脸”

  研究发现,受到言语欺凌的学生中,初一学生的比例为33.6%,初二学生的比例为32.7%,初三学生的比例为33.7%;受到身体欺凌的学生中,初一学生的比例为37.3%,初二学生的比例为28.4%,初三学生的比例为34.3%;受到关系欺凌的学生中,初一学生的比例为30.0%,初二学生的比例为27.5%,初三学生的比例为42.5%;所有物被损害过的学生中,初一学生的比例为38.6%,初二学生的比例为47.5%,初三学生的比例为34.3%。

  在被调查者中,认为遭遇欺凌而不报告的主要原因是“怕丢脸面,在同学中抬不起头”的学生占被调查者的52.6%,其次为“对方威胁不让报告”“觉得报告了也不能解决问题”等。根据调查,目前校方处理欺凌事件,多采用政教处牵头,班主任和家长(微博)辅助教育的方式。而69.2%的被调查学生对于这样的处理方式不够满意。

  近五成学生不选择求助

  数据显示,遭遇欺凌后,不曾选择求助的学生占总比48.9%。在有求助行为的学生中,向老师求助的学生最多,而认为老师最能帮助自己的学生也占总比最高,这说明遭遇欺凌的学生对老师有强烈的信任感,在后期介入中可以充分发挥老师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欺凌/被欺凌的年级差异方面,被他人欺凌和欺凌他人的发生率,初二学生的比例要高于初一和初三的学生,这可能是因为初二学生正脱离了校园新成员的稚嫩,而离直面升学的压力又尚有时日,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

  ■马上就访

  学校应正向引导青春期学生

  根据调查可见,初二年级发生校园欺凌现象的比例最高。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学校和家长又该做些什么?

  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系实习教研室主任王献蜜直言,除了青春期叛逆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内心更加敏感。此外,大多数独生子女在家长心目中的期望值很高,当他们压力过大时,就会在学校做出一些体现自我意识的不当行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去控制其他人。

  “家长一定不要以为教育都是学校的事,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教孩子如何与他人交往的技巧。”王献蜜认为,学校也不是单纯教授知识的地方,还是一个社会化的场所。她建议学校充分利用班会课形式,正向引导正值青春期的学生。 现代教育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