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仅为文字内容,不可回答。

【2017.10.08】课后督学-每日一练

人的差异产生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爱因斯坦
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以干支纪年是( )。
A. 已亥年
B. 庚子年
C. 辛丑年
D. 壬寅年
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以干支纪年是( )。A. 已亥年 B. 庚子年 C. 辛丑年 D. 壬寅年【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历史常识。1900年庚子赔款,1901年辛丑条约。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六十年一甲子,周而复始。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古文观止》成书于清代康熙年间
B.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总集
C. 《史记》是司马迁编纂的叙事历史著作
D.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史书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古文观止》成书于清代康熙年间B.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总集C. 《史记》是司马迁编纂的叙事历史著作D.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史书【答案】C【解析】《史记》是司马迁编纂的叙事历史著作。本题考察历史常识。编纂即编辑,但《史记》是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C选项错误,其它三项正确。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①因此,生态红线不能触碰,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影响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②生态红线是指生态系统在发展演进中生态平衡被打破,导致生态系统衰退甚至崩溃的临界状态③在生态红线面前,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都必须停止④生态红线是保证生态安全的底线,具有约束性和强制性⑤生态作为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是一个不断发展演进的系统⑥生态红线一旦被突破,以后即使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生态平衡也往往难以恢复原状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 ②④⑤⑥①③
B. ②③④⑥⑤①
C. ⑤②①④③⑥
D. ⑤②④③⑥①
①因此,生态红线不能触碰,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影响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②生态红线是指生态系统在发展演进中生态平衡被打破,导致生态系统衰退甚至崩溃的临界状态③在生态红线面前,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都必须停止④生态红线是保证生态安全的底线,具有约束性和强制性⑤生态作为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是一个不断发展演进的系统⑥生态红线一旦被突破,以后即使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生态平衡也往往难以恢复原状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②④⑤⑥①③B. ②③④⑥⑤①C. ⑤②①④③⑥D. ⑤②④③⑥①【答案】D【解析】首项分别说明生态的概念和生态红线的概念,如果能够明白大概念引入小概念的逻辑,那么这道题目可以快速排除AB,然后根据“因此”这个结论次得到①作为尾句,确定答案为D。找准重复词同样可以得到答案,生态红线出现比较频繁。我们根据①的阐述“因此,生态红线不能触碰”,②介绍生态红线概念,③阐述生态红线面前,破坏行为必须停止,④说明生态红线是底线,有约束性和强制性;⑥说生态红线被突破的后果;根据这些内容很明显②介绍概念在最前面,①“因此”结论在最后面,⑥说的是突破后果,应该在③④后面。对于③④,应该是先说③的这条底线具有约束性和强制性,才有④的“任何破坏…行为必须停止”,所以③在④的前面。如果我们排除掉⑤,排序应该是②④③⑥①。符合这个排序的只有A。故答案为D。
自1990年以来,海平面平均上升了大约18厘米。冰川融化带来的威胁不仅仅使某些知名城市面临被淹没的风险,而且随着北极冰川加速融化,地球重力分布也会受到直接影响。另外,北极的消退冰川和融化水正在大规模泄露甲烷,这将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近百年来北极的气候变化明显加剧
B.冰川融化将会给地球带来许多潜在危险
C.治理北极地区的甲烷泄露将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难题
D.冰川融化将会使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生存威胁
自1990年以来,海平面平均上升了大约18厘米。冰川融化带来的威胁不仅仅使某些知名城市面临被淹没的风险,而且随着北极冰川加速融化,地球重力分布也会受到直接影响。另外,北极的消退冰川和融化水正在大规模泄露甲烷,这将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近百年来北极的气候变化明显加剧B.冰川融化将会给地球带来许多潜在危险C.治理北极地区的甲烷泄露将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难题D.冰川融化将会使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生存威胁【答案】B【解析】本题是意图判断题。文段讲述的主体是“冰川融化”,根据主体一致原则,排除A、C两项。D项只说到冰川融化对城市生存的威胁,概括不全面。B项是对文段内容的全面概括,是文段意在说明的内容。故本题答案是B。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一切文化都沉淀为人格。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他在这里所说的“浮士德”,已经不是一个具体的人名,而是指他所属的民族的集体人格,也就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这种集体人格早就存在,歌德只是把它表现出来罢了。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文学作品承载着表现文化特质的使命
B.作家与作品之间具有复杂的文化联系
C.文化的积累形成了特定的集体人格
D.浮士德的文化象征意义远高于其文化价值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一切文化都沉淀为人格。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他在这里所说的“浮士德”,已经不是一个具体的人名,而是指他所属的民族的集体人格,也就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这种集体人格早就存在,歌德只是把它表现出来罢了。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文学作品承载着表现文化特质的使命B.作家与作品之间具有复杂的文化联系C.文化的积累形成了特定的集体人格D.浮士德的文化象征意义远高于其文化价值【答案】C【解析】本题是意图判断题。A项中的“使命”属于无中生有,排除。B项中“作家与作品的文化联系”不是文段的重点,排除。文段的主旨句是“一切文化都沉淀为人格”,C项是对主旨句的同义替换,正确。D项的说法在文中找不到依据,排除。故本题答案是C。
某志愿服务小组购买一批牛奶到一敬老院慰问老人。如果送给每位老人4盒牛奶,那么还剩28盒;如果送给每位老人5盒,那么最后一位老人又不足4盒,则该敬老院的老人人数至少是?()
A.27
B.29
C.30
D.33
某志愿服务小组购买一批牛奶到一敬老院慰问老人。如果送给每位老人4盒牛奶,那么还剩28盒;如果送给每位老人5盒,那么最后一位老人又不足4盒,则该敬老院的老人人数至少是?()A.27 B.29 C.30 D.33【答案】C【解析】设敬老院老人数为x,共有牛奶4x+28盒。每人分5盒时,最后一位老人不足4盒,最多3盒,总牛奶最多为5x-2=4X+28,解得x=30。因此C项当选。
假设空气质量可按良好.轻度污染和重度污染三类划分。一环境监测单位在某段时间对6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空气质量良好城市数是重度污染城市数的3倍还多3个,轻度污染城市数是重度污染城市数的2倍。那么空气质量良好的城市个数是:
A.33
B.31
C.23
D.27
.假设空气质量可按良好.轻度污染和重度污染三类划分。一环境监测单位在某段时间对6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空气质量良好城市数是重度污染城市数的3倍还多3个,轻度污染城市数是重度污染城市数的2倍。那么空气质量良好的城市个数是:A.33 B.31 C.23 D.27【答案】A【解析】根据“空气质量良好城市数是重度污染城市数的3倍还多3个”可知空气质量良好的城市个数减去3后,可被3整除,据此排除B和C。代入A选项验证,空其良好为33个,那么重度污染为10个,轻度污染城市数=63-33-10=20,满足2倍条件。因此本题选A。
阿伦森效应是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指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以下哪项符合阿伦森效应?
A. 一位老大爷给小区里乱喊乱叫的孩子每天奖励5块糖果,一段时间之后取消奖励,孩子们纷纷回家玩耍,没有人在小区里乱喊乱叫
B. 小王工作后积极表现,希望能够给领导和同事留下非常好的印象,一段时间之后,他的积极性有所下降
C. 小李对阻止小孩在自己车顶上乱蹦的行为采取奖励,如果谁带头制止这种行为,就奖励玩具手枪
D. 领导决定奖励刚入职的小张,因为他在工作中表现出色
阿伦森效应是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指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以下哪项符合阿伦森效应?A. 一位老大爷给小区里乱喊乱叫的孩子每天奖励5块糖果,一段时间之后取消奖励,孩子们纷纷回家玩耍,没有人在小区里乱喊乱叫B. 小王工作后积极表现,希望能够给领导和同事留下非常好的印象,一段时间之后,他的积极性有所下降C. 小李对阻止小孩在自己车顶上乱蹦的行为采取奖励,如果谁带头制止这种行为,就奖励玩具手枪D. 领导决定奖励刚入职的小张,因为他在工作中表现出色【答案】A【解析】阿伦森效应是指,随着奖励的减少,态度变得消极,A项中,小朋友就是因为奖励的消失,改变自己行为的,符合定义,B项中并没有提及小王得到的奖励,C项中没有涉及奖励的改变情况,D项中只有奖励,没有奖励的减少,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 ①⑤⑥,②③④
B. ①③⑥,②④⑤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⑥,③④⑤
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 ①⑤⑥,②③④ B. ①③⑥,②④⑤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⑥,③④⑤【答案】B【解析】①③⑥中的图形关于纵轴对称;而②④⑤中的图形关于横轴对称。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也就是说,凡是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必须取得肖像本人的同意,否则就构成侵权。此外,肖像权人虽然同意使用其肖像作品,但是由于使用人超出了肖像权人许可的适用范围、使用区域、使用时限的也构成了侵权。由此可以推出:
A. 如果你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了公民的肖像,那么就构成了侵权
B. 只要你不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就不会构成侵权
C. 如果你未经本人同意而使用了公民的肖像,那么就构成了侵权
D. 即使你经过本人同意而使用了公民的肖像,也可能会构成了侵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也就是说,凡是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必须取得肖像本人的同意,否则就构成侵权。此外,肖像权人虽然同意使用其肖像作品,但是由于使用人超出了肖像权人许可的适用范围、使用区域、使用时限的也构成了侵权。由此可以推出:A. 如果你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了公民的肖像,那么就构成了侵权B. 只要你不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就不会构成侵权C. 如果你未经本人同意而使用了公民的肖像,那么就构成了侵权D. 即使你经过本人同意而使用了公民的肖像,也可能会构成了侵权【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日常推理类,也可以借助于翻译推理的方式来做题。由题干可得到:侵犯肖像权有两种可能:一是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二是超出肖像权人的许可。因此,即使经过本人同意而使用了公民的肖像,如果超出了肖像权人的许可,也会构成侵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选项。
个人信息
报名分校+姓名    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