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A安装公司中标承建某生产线设备的安装,双方按规定签订了设备安装承包合同,设备的采购和运输由建设单位负责,设备的安装技术标准为设备制造厂的技术标准,合同约定工期为6个月,定于8月1日开工。生产线设备安装的土建工程由建设单位分包给了B建筑公司,工程开工后发生了如下几项事件。 事件1:生产线设备由国外引进,在运输过程中遇到了台风,延迟了3天到达施工现场。 事件2:A公司进场后,在设备基础检测中,发现土建施工的基础与设计图纸不符,因 设备基础返工,影响了施工进度。 事件3:施工人员在生产线设备安装中,A公司按我国国家标准进行施工验收。 事件4:施工开始后,建设单位提出要在12月30日完工试生产,要求A公司赶工。
Q1:问题:、生产线设备晚到了3天,A公司认为影响了开工日期,是否正确?
Q2:2、基础与设计图纸不符,A公司能否向B公司提出索赔?
Q3:3、A公司按我国国家标准进行施工验收是否妥当?
Q4:4、建设单位要求在年底完工,A公司可以提出哪些索赔?
:案例二 某公司承建一大型化肥厂的机电工程,其中一关键分项工程是将重达320t的尿素合成塔运输吊装就位,运输的路径有长江、东海、厂区大件码头及厂内道路直至合成塔架下卸载位置;吊装用的两套拴在塔架顶部的巨型滑轮组由20t卷扬机起吊就位,为此该公司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相应编制了专项作业进度计划,要求运输工具的驳接时间、运输时间、道路占用时间、起吊就位时间等均按计划执行,力求降低运输成本,保证工程安全,减少对其他施工作业干扰。为此项目部要求对作业进度计划进行逐级评审。
Q5:1、该计划编制时应考虑哪些执行中的影响因素?
:案例一: 1、不正确。生产线设备晚到3天,不会影响开工日期,可能会影响施工进度。因A公司进场后的安装工序首先是施工准备和基础检测。 2、基础与设计图纸不符,A公司不能向B公司提出索赔。因为A公司与B公司没有合同关系。A公司可向建设单位提出索赔。 3、A公司按我国国家标准进行施工验收是不妥当的,应按合同规定的制造厂技术标准进行施工验收。 4、A公司因合同变更可以提出赶工索赔和延期索赔,因工程变更造成时间、费用的损失可以提出索赔。
:案例二答: 1、由于该计划中运输路径复杂,涉及江、海、陆;关联单位较多,制造、海运、陆运等多个单位,而该公司编制的施工方案是经批准的,所以计划执行的干扰因素不可能来自内部,主要来自外部,表现一为海陆运输分承包方的浮吊或大件车队不能如期到位,表现二为意外事件出现(如气象变化风力和海浪比预期要大而不能航运)。 2、虽然是一个分项工程的作业进度计划,但涉及项目部内外,关联多个专业工种(起重、设备、电气等)、多个单位(制造、运输、安装),且相互制约依赖,因而在特殊情况下,即使是作业进度计划还是用网络计划表达为妥,便于优化,抓住关键线路,方便调整调度,确保如期完成。 3、因该计划的重要性、特殊性所决定,计划草就后,先经项目部内部评审修正,通过后报企业有关部门审议调整,最后邀请业主、监理、设计、土建及设备制造、设备运输等相关方终审,终审通过可付诸实施。 4、计划实施前交底工作是如期执行的保证,要求各个环节的执行人员均参与,主要内容包括:进度控制重点、人力资源和物质供应保障情况、确定各专业队组(含分包方的)分工和衔接关系及时间点、安全技术措施要领和工程质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