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大大说: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
以前总觉得调研是为了验证你的主观意识。当项目做多了之后,发现其实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儿。调研其实是为了了解消费者心理,分析影响用户消费决策的因素。
刚签下一个新项目的时候,面对客户的疑惑,我们也一脸懵逼,关于项目,一点想法都没有,甲方爸爸们问的问题一个都说不出来。所以我们公司签下项目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做调研,据项目情况设计做用户调研,收集竞争对手信息,分析品类发展的阶段,现甲方品牌处于什么情势下,自身有什么资源等等。
无论做什么调研,都是为了了解消费者和企业。问问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印象,再进一步了解产品、企业在市场环境中了解竞争情况及品类发展的现状。
调研大致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户调研、竞争调研、品类调研,企业资源分析等等。
有很多人会觉得调研不靠谱,或者说,了解用户还可以通过系统后台数据来总结呀。店面哪一款产品最受欢迎,销量最好,好评最多,就是用户选择我们的理由。
也有人说,我从网上下载大数据来分析市场环境,了解品类发展的现状。
确实,后台数据展示销量最高的产品,一定是最畅销的,门店的拳头产品。但有个问题,产品提炼出的卖点那么多,无法得知最终打动用户,促进下单的是哪一点,即我们常说的用户决定掏钱购买的真实理由!通过用户调研,我们能挖掘出用户购买动机是什么,深入消费者心里。他在什么时候心动了,什么时候感到惊讶,最后为什么进店消费了。
另一个角度,有些顾客在两个门店反复徘徊了很久,最后却进了隔壁店铺消费,没有选择我们,那让用户迟疑的顾虑是什么。
这些都无法从数据中知晓,只有在用户决策的场景下,才能找到答案。
当然没错,大数据是有助于我们分析行业发展、竞争环境等情况,但呆在线下实体门店,我们能更加接近消费者,清楚他做决策的场景与心理。
营销人需要一双有洞察力的眼睛。如何培养,多走走多看看,学会从表面看本质,在调研中了解消费者。
接下来的内容先讲讲我们在接手项目的时候,是如何做用户调研。
用户调研中,我们用的最多的两个基本方法是现场蹲点调研和问卷调研。
现场蹲点调研:在门店门口呆上一个工作日,从开始营业到结束营业;
问卷调研:设计好问卷,让消费者帮忙填写。
01 现场调研
现场调研用到的是观察法,观察用户的行为举止,尝试猜测用户的心理活动。
百度百科中对观察法的诠释:

(观察法是指调查者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消费者的语言、行为、表情等,分析其内在的原因,进而发现消费者心理想象的规律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科学研究中最一般、最方便使用的研究方法,也是心理学的一种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简单的来说,就是到消费现场中,观察消费者会说的话,消费者做的事儿,消费者的表情,从中找到吸引消费者进店的钥匙,解开对品牌项目的疑惑,慢慢解答脑海里几个尚未解决的问题。
脱离门店,实际的消费场景,是没法把消费者细分去了解心理真实想法的。
现场调研才具备可参考性,在一定的场景、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环境下,观察消费者的语音、行为、表情、心理变化。同时要蹲守一个工作日。短时间的观察,没有太大的意义,获取不了太多的信息。人流高峰期和低峰时段的门店自然流量、流量关注率、流量转化率、进店用户结构等数据都应统计收集,便于后期分析。
在门店蹲点一天,你会发现,自然流量顾客可以分为这五类:一眼都不瞟门店的、瞟了一眼又向前走的、直接进店的、徘徊门口却没有进店的、进店看了又走出来的。
想进一步了解用户心理,有三类人群值得特别关注:直接进店的,徘徊门口却没有进店的,进店看了又走了出来的。留意他们经过时候面部的表情,嘴上叨念着的话。
凡事都问个为什么:为什么他们经过却直接进店了?为什么他徘徊在门口却没有进店呢?他们在犹豫什么?为什么他们被吸引进店了,却又走出来了呢?他们看到门头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他们嘴里念叨着什么?他们为什么眉头一皱?他们为什么笑了?
从这些为什么中,进一步思考我们能获得:用户关注的方向,进店消费的理由,拒绝进店的真实想法。
观察调研只能分析用户的行为,对之进行大概归类,还是没有办法得知他们心里想的。
只有用户自己清楚内心的想法,我们无法猜测出来,或者猜测出的结果与用户真实想法有出入。最好的办法让用户说出来。
02 问卷调研
进行问卷调研,让消费者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
不同的目的,问卷内容的设计会不一样,在设定问卷问题时,想想清楚要达到什么目的,问卷是使命是什么。
回想我们的调研目的:了解消费者心理,分析用户关注的方向,进店消费的理由,及拒绝进店的真实想法。最终我们将锁定三类人群进行问卷调研:直接进店的,徘徊门口却没有进店的,进店看了又走了出来的。
针对直接进店消费的用户,了解消费理由,决策理由:询问他们因为什么原因进店消费,产品、服务、环境、等等因素罗列给消费者选择。了解消费频次:询问他们上一次进店消费是什么时候,大约多久来吃一次(隔几天?一周?两周?半个月?)了解点单产品:询问他们每次点的最多的菜是什么。
针对徘徊门口却没有进店和进店看了又走了出来的这两类消费者,要厚着脸皮赶在用户掉头走开几米的时候进行询问。问题不宜多,两个问题差不多。问他为什么不进店消费,理由是啥。收集多几个信息后分析是哪一方面的原因,分析他们的顾虑是产品、环境还是什么。
给大家看看我们针对进店消费用户做的一份问卷调研内容:(品牌名用A代替)
1. 请问您上次一次到A消费是什么时候?
2. 请问您是从什么地方知道A这家店的呢?
3. (如果是朋友推荐的就问)他是怎么和您说的呢?
4. 您觉得A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
从中了解用户消费频次,推荐渠道,用户关注的方向及消费理由。
最后总结:
1. 调研其实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消费者心理,了解影响用户决策的因素有哪些;
2. 用户调研一定要回到现场去,回到用户决策的实际场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