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检测(上)

测试时间30分钟,总分为100分。【张文涛教师搜集整理】
选择你的授课教师
张文涛
徐芳
填写你的姓名
    ____________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顷之,烟炎张天。      ②真州逐之城门外。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⑤又试之鸡。                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⑦我欲因之梦吴越。      ⑧吾欲之南海,何如?

②⑥⑧/③④/①⑤⑦
②⑤⑦/①③④/⑥⑧
①④⑤/②⑥⑦/③⑧
③⑤⑥/①⑧/②④⑦

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②成以其小,劣之。

③于乱石间择其一二叩之。               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⑤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               ⑥则或咎其欲出者。

⑦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③⑤
①②
④⑤
⑥⑦
下列句子中“者”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楚之南有冥灵者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下列句子中“若”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②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③吾翁即若翁。                             ④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⑤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⑥若入前为寿。                             ⑦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

⑧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①②⑥
②③⑦
④⑤
⑦⑧

对下列句子中“乃”的意义、用法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①良乃入,具告沛公                  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④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⑤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⑥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⑧家祭无忘告乃翁

①和②意义、用法都相同
③和④意义、用法都不同
⑤和⑦意义、用法都相同
⑥和⑧意义相同,用法不同

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④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⑤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⑧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⑨履至尊而制六合                       ⑩而母立于兹  

①⑩/②④/⑥/⑧⑨/③⑤/⑦
①⑩/②④/⑥⑧⑨/③⑤/⑦
①⑩/②④⑧/⑥⑨/③⑤/⑦
①⑩/②④/⑥/⑧⑨/③⑤⑦

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②宋人执而问其以

    ③以刀劈狼                                     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⑤余以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⑦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⑧属予作文以记之                           ⑨士大大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①/②/③④⑨/⑤⑥⑦/⑧
①/②/③④⑨/⑤/⑥⑦/⑧
①/②/③④⑨/⑤⑥/⑦/⑧
①/②③/④⑨/⑤/⑥⑦/⑧

下列句中“于”的意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③战于长勺。                               ④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⑤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⑥于是田忌进孙膑于威王。

    ⑦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     ⑧盘庚迁于殷。

②④/⑤⑦/①⑧/④/⑥
①③/⑤⑦/②⑥/④/⑧
①③/⑤⑦/②⑧/④/⑥
①④/⑤⑦/②⑥/④/⑧

下列句中“因”的意义、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廉颇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昔人有因噎而废食者。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

下列对“为”的意义或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北冥有鱼,……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②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皆为利往。

    ⑤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⑥此可为知者道,难为外人言也。

    ⑦秦为知之,必不救也。                   ⑧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与例句的“何”意义相同的一项:    

例句:地震者何 动地也。】

景公谓子贡曰:“先生何师?”对曰:“师仲尼。”
十岁便能为盗,长大何所不为?
曰:“夫子何哂由也?”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下列句子中“且”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②是岁,南郡秦丰聚众且万人。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②不者,皆且为所虏。
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②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女悲泣且谢。

下列句中“则”的意义、用法判断有误的一组是: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③岂人主(人君)之子孙则必不善(好)哉 ? ④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⑤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⑥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⑦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

②和⑤意义相同,用法也相同。
④和⑥意义相同,用法也相同。
④和⑦词性相同,用法也相同。
①和③词性相同,用法却不同。

下列句子中的“也”表示“判断语气”的一组是: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狐日:“子无敢食我也 !

③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④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⑤缚者曷为者也 ?                                   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①④
②③
③④
⑤⑥

下列句中“与”的意义、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与子言人事,子应我以天时。】

蹇叔之子与师
昔者,楚人与越人舟战于江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对曰:“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乎”的意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                              ②子路曰:“君子尚勇乎 ?    

    ③城之大者,莫大乎天下矣。                  ④美哉乎,山河之固 !  

    ⑤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⑦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②④/①③/⑤⑥⑦
①③⑥/②④⑤/⑦
①②⑦/③⑤⑥/④
②④/③⑥/①⑤⑦

下列句子中“乎”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
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
楚人生乎楚,长乎楚,而楚言,不知其所受之。

对句中标号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组是:      

(1) 柔情似①水,佳期如②梦。     (2) 为③其老,强忍,下取履。

(3) 为④君翻作《琵琶行》。          4 )两情若⑤是久长时,又岂⑥在朝朝暮暮!

5 )不拘于⑦时,学于⑧余。

①和②词义词性都相同
③和④词义词性都不同
⑤和⑥词义词性都不同
⑦和⑧词义词性都相同

对句中标号字说明不正确的一组是:      

    (1) 如今人方为①刀俎,我为②鱼肉,何辞为③?     (2) 同是被逼迫,君尔④妾亦然⑤。

    (3) 且焉⑥置土石 ?                                                       (4) 彼有人焉⑦,未可图也。 

①和②同为动词,是,作为。
③为介词,何……为,即为何。
④和⑤同为指示代词,这样。
⑥和⑦同为兼词,意义不同。

下列有下划线的字与“杂然相许”的“然”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 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②君子引而不发,跃 也。

③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盘盘 ,困困焉。       ④人谓楚人沐猴而冠,果

⑤夫子莞 而笑。                                                 ⑥桑之未落,其叶沃

⑦战战兢兢, 临深渊,如履薄冰。

①②
③⑤
④⑦
⑤⑥

22题 | 被引用4次

模板修改
使用此模板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