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预备知识检测A

欢迎参加本次测试
1.班主任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
了解和研究学生
教导学生学好功课
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
建立家校联系
2.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备好课
上好课
做好课后教导工作
搞好教学评价
3.下列选项中,与现在课程改革的总趋势不一致的是
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
重视课程内容的功能化、分科化
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重视个别差异
4.下列不属于集体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道儿顿制
班级授课制
分组教学制
特朗普制
5.《论语》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的
巩固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6.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基础课程改革中,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以()课程为主。
综合课程
分科课程
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融合课程
7.教育的本质特点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促进社会发展
有目的地培养人
完善人的自身发展
8.如果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比较复杂、结构化程度很高,又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加以掌握,他们最宜采用的学习形式是
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
合作学习
互动学习
9.在一堂化学课上,张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挂图,帮助学生认识乙醛分子的结构。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实验法
练习法
作业法
演示法
10.王明同学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但稳定性差,缺少耐性,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多血质
胆汁质
粘液质
抑郁质
11.文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当遇到困难或不熟悉的材料时,就会放慢阅读速度或重复阅读,这主要主要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
计划策略
反馈策略
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12.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三大领域。
动作技能
社会性
品德
行为习惯
13.“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提出者是
赞可夫
维果斯基
布鲁纳
班杜拉
14.“以社会契约为准则”的阶段属于柯尔伯格品德发展理论所述的
前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
以上都不是
15.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努力程度属于
稳定的、内在性的、不可控因素
不稳定的、内在的、可控因素
稳定的、内在的、可控因素
稳定的、外在的、可控因素
16.某中学化学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时,采取“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这样分组的主要依据是
先行组织者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
认知结构理论
目标分类理论
17.初次接触化学的学生容易将食盐称之为盐,或将NaCl称之为食盐。在学习盐的定义时,教师首先在黑板上写下“盐不等于食盐”,引发学生的惊奇和好奇,教师的这种处理目的是()
创设认知冲突
发展多元智能
提供先行组织者
最优化教学
18.教师在讲授“硫酸浓度改变,其氧化性强弱会发生变化”这一内容时,可以挖掘的思想是
物质结构决定性质
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定性与定量的关系
19.近年来,随着人类对能源危机,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等问题的广泛关注,STSE思想也受到了日益重视。STSE的含义是
科学、技术、学生与资源教育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教育
科学、技术、学生与能源教育
科学、技术、社会与气候教育
20.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内容标准对应的模块是 
化学1
化学与技术
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反应原理

20题 | 被引用1次

使用此模板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