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机械化插秧育秧密度大,秧龄时间长一点对产量也没有影响。
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中,有时为了控制秧苗的陡涨,可以施用多效锉,也可以通过控制水份来实现。
实施机械化插秧,如果栽插的时间较晚(5月20日以后),建议使用生长期较短(150天以内)的品种,以利于实现高产。
要实现机械化,就必须要标准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技术实施的过程中做到规范化。包括秧块尺寸、秧苗密度、均匀性和高度的规范化。
机插秧苗的基本要求是适合机插、能够高产。一是秧块形状标准,二是秧苗个体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能满足高产要求。
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中,每亩大田需备足合格营养细土100公斤。
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中,在床土加工时,判断土壤水分适宜的标准是:手捏成团,落地即散。
在床土加工过筛后,每100kg细土匀拌0.5kg~0.8kg旱秧壮秧剂,20克敌克松(要每年一换)。
在营养土的准备过程中,未经腐熟的有机肥可以直接混入,只要搅拌均匀即可。
因营养土不足而重新准备时:应注意用敌克松溶液消毒。
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中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背风向阳,水源清洁,邻近大田的熟地作秧田,也可选择宅前屋旁的肥沃菜地。尽量不用老秧田。
无论是软盘还是硬盘育秧:每亩大田应该准备秧盘25张。
在育秧的过程中,应该进行浸种,稻种吸足水分的标准是谷壳折断而无响声。
在播种的过程中,未及时播种的芽谷应放置在阴凉处,避免高温暴晒或过厚的堆放。
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中,如果底土铺薄了,播种后可以把盖种土盖厚点即可。
播种后,只要还没有出芽,太阳再大,温度再高,都可以不揭膜。
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中,在苗期管理时,施用尿素可以干撒。
在育秧的过程中有时为了控制秧苗的陡涨,可以施用()
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中,标准秧块的尺寸是:( )厘米
58*28*2.5
120*28*2
58*25*2.5
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中,一亩大田需要( )公斤营养土。
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中,一亩大田一般需要( )张秧盘。
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中,筛选营养土的筛孔直径一般为( )毫米。
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中,每100公斤营养土应当混合( )克敌克松。
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中,杂交稻每亩大田应当准备谷种( )公斤。
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中,底土铺放的厚度要确保( )厘米。
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中,播种后,盖种土的厚度应该:()
刚好看不见种子为宜
越厚越好,以免鸟儿吃
有点就行
关于揭膜的说法,哪种是正确的:( )
一定要出苗后,气温高,阳光大才揭膜
不管是否出苗,气温高,阳光大时都要揭膜
三叶一心再揭膜
揭膜之后应当施用( )溶液,以预防青枯病、立枯病。
在我市,关于取秧量的说法,正确的有( )
越早栽的秧苗取秧量可以略小
从头到尾不用调整
越晚栽插取秧量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