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即没有疾病、心态积极向上、社会交往良好,应满足“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健康因素。以下问题错误的是:
         
                         (1)人一定不会有心理问题,有心理问题的人要看精神科。    
       
                         (2)任何一个人,在某个特定的突发事件下,都会有一定的心理疾病的产生,健康的人通过一段时间能够慢慢康复。    
       
                         (3)健康心理的人,在社会或者是人际交往上是不会有困难的,即使偶尔遇到令人厌烦的人也会很快地调整自己的情绪。    
       
                         (4)任何一个人的心理活动都是有一个周期的。某一段时间内,可能精神和心理都很集中,工作、处理事情的效率也很高,而在另一个周期里,我们的心理却变得脆弱,或者是处理事情不是很容易。    
      
 
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具体标准有那些?
         
                         (1)智力正常    
       
                         (2)情绪稳定与愉快    
       
                         (3)行为协调统一    
       
                         (4)人际关系融洽    
       
                         (5)适应能力良好    
       
                         (6)以上都是    
      
 
青春发育期是指青少年这一时间段,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迅速而又不平衡,是经历复杂发展,又充满矛盾的时期,少年对自己的生理状况不适应,甚至出现诸多身体与心理暂时的生物性紊乱。表现在情绪方面有:
         
                         (1)情绪的稳定性较差,起伏变化较多,时而过于激动,时而又消极。    
       
                         (2)烦恼增多,对自己形象、同学、父母的情感复杂。    
       
                         (3)孤独感、压抑感增强,感觉朋友少,遭遇挫折。    
       
                         (4)以上几点都是。    
      
 
青春期的男女喜欢在一起学习、玩,这是:
         
                         (1)正常的心理现象。    
       
                         (3)影响学习,杜绝男女来往。    
       
                         (4)伤风败俗,要不得。    
      
 
儿童青少年焦虑症是最常见的情绪障碍,是一组以恐惧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可通过躯体症状表现出来,如无指向性的恐惧、胆怯、心悸、口干、头痛、腹痛等。主要有以下具体表现:
         
                         (1)出现上课思想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不愿与同学及老师交往。    
       
                         (2)由于焦虑、烦躁情绪与同学发生冲突,继而拒绝上学、离家出走等。    
       
                         (3)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出汗、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口干、四肢发冷、尿频、失眠、多梦等。    
       
                         (4)以上几点都是。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期的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精神障碍。促发因素主要源自于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压力,即各种应激生活事件,如健康状况的变化(生病)和生活环境的突然转变(转学),主要有以下具体表现:
         
                         (1)情绪波动大,行为冲动、容易产生抑郁及焦虑情绪问题。    
       
                         (2)9~12岁儿童更多出现空虚无聊、自信心低下、自责自罪、无助无望、离家出走、恐惧死亡。    
       
                         (3)12~18岁青少年更多出现冲动、易激惹、行为改变、鲁莽不计后果、学习成绩下降、食欲改变和拒绝上学。    
       
                         (4)以上几点都是。    
      
 
网络成瘾会给青少年带来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困扰和伤害,表现:
         
                         (1)不由自主的强迫性网络使用。    
       
                         (2)在网络游戏中获得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3)一旦停止网络游戏会出现心理和生理方面明显或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抑郁和焦虑,出现行为障碍和社交问题,放弃学习。    
       
                         (4)以上几点都是。    
      
 
社交障碍主要有以下表现:
         
                         (1)与人交往时(尤其是大众场合下),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致手足无措、语无伦次,严重的甚至害怕见人,常称为社交恐惧症、人际恐怖症。    
       
                         (2)表现为对异性的恐惧,在社会交往中想象成功的体验少,想象失败的体验多,缺乏自信,总认为自己不行,缺乏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3)社会交往中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以致无法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阻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等。    
       
                         (4)以上几点都是。    
      
 
强迫障碍主要以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患者反复出现一些自己不期望的观念、冲动意向,或者反复出现一些动作和行为,患者对此努力对抗,企图减少这些现象出现的频率和强度,但却不能实现,为此感到非常焦虑和痛苦。主要有以下具体表现:
         
                         (1)强迫思维:强迫怀疑或担心如:怀疑已经做过的事情没有做好,强迫回忆如:反复回忆经历过的事件、强迫性穷思竭虑。思维反复纠缠在一些缺乏实际意义的问题上不能摆脱,如沉溺于“为什么把人称人,而不把狗称人”的问题中。    
       
                         (2)强迫行为:强迫洗涤如:反复洗手,强迫计数,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检查如:反复检查书包是否带好要学的书。    
       
                         (3)以上几点都是。    
      
 
抽动障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期,表现以快速、不自主、突发、重复、非节律性、刻板、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抽动或(和)发声抽动为特点,情绪紧张时加剧,精神集中时减少,睡眠时消失。抽动不可克制,但在短时间内可受意志控制。频率和程度不一,轻者对患儿学习和生活环境无影响,重者影响学习、扰乱环境,甚至不能在教室中上课。主要有以下具体表现:
         
                         (1)眨眼、挤眉、龇牙、做怪相。    
       
                         (2)耸肩、转颈、点头、躯体扭动、手臂摇动或踢脚、下肢抽动。    
       
                         (3)反复发声、吸鼻、清咽、犬吠声、秽语。    
       
                         (4)以上几点都是。    
      
 
当你感到烦燥不安或空虚无聊、自责自罪、无助无望等抑郁及焦虑情绪问题,可以怎么做:
         
                         (1)打球、散步等运动。    
       
                         (2)找同学、好朋友、学校的心理咨询师、父母、你信任的大人寻求帮助。    
       
                         (3)找人聊天、听音乐、画画、吃零食等能让自己开心的事。    
       
                         (4)以上几点都是。    
      
 
当你或你的亲友,怀疑有心理方面问题,自己感觉很难受,又解决不了,可按就近原则求助选择的顺序:①求助学校心理咨询师②当地晋江市妇幼保健院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就诊③到上级精神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