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统是以工务、电务检查的设备问题为核心实现工电联劳协作信息化。
数字电务平台
工电联合管理平台
安全生产大数据平台
工电联合整治作业前由( )负责确认影响范围,经双方签认后执行。
对于检查发现的工电联合整治问题要在( )内制定天窗整治计划,危及行车安全的问题要在24小时内解决。
TDCS系统对外提供信息和增加标准用户外终端时,需应经( )批准。
TDCS3.0设备应能提供( )天监视信息的历史回放。
TDCS系统软件维护由( )负责提供并终身维护,提供的备份软件要与现场实际使用一致。
( )负责管内TDCS设备台帐、技术资料、应急备品备件的管理及故障设备、器材的集中修理及返厂修管理工作。
( )负责保管车站运转室的打印机、显示器、键盘、鼠标,负责提供、更换打印纸、硒鼓等耗材。
集中监测是信号设备维护、测试的专用系统,( )被监测设备的正常工作。
现场信号车间负责( )对运用中的集中监测模拟量测试精度、电气特性报警、预警上下限值校核工作。
现场车间管控班(作业工队)负责对施工后新上道运用的设备,进行( )时间的跟踪浏览分析,发现异状立即处理。
现场信号车间应在道岔调整状态符合标准的情况下,设置每台转辙机的集中监测()。
闭塞分界点的箱盒必须加锁,箱盒的钥匙由( ),以便应急时使用。
当闭塞转换箱内闭塞闸刀处于中间位置(即与主、备用外线均断开时),对方站闭塞转换箱内闭塞闸刀也处于中间位置,同时将闭塞闸刀主用闭塞端子(或备用闭塞端子)用导线封连,在本站闭塞转换箱内闭塞闸刀主用闭塞端子(或备用闭塞端子)测量值为主用闭塞(或备用闭塞)的( )。
含两站信号设备的等效电阻
全程外线环阻
引入电缆的环阻
( )、避难线、封锁停用的线路及其衔接的道岔对向上述线路一侧不纳入分路不良区段管理和保养整治范围。
电务部门( )对站内(含段管线、岔线)轨道电路分路残压进行一次定期测试。
建立临时分路不良轨道电路区段台账,现场应做好临时分路测试(不含施工分路测试)记录,并在( )保存1年。
更换道岔或钢轨施工及站内、区间新线路开通前,电务部门应对即将开通的轨道电路区段进行测试,轨道电路残压(残流)超出标准时,电务部门应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内登记,并注明( )。
“按非正常行车方式办理”
“可按正常行车方式办理”
“不影响正常排列进路、开放信号”
列车调度指挥系统 (TDCS)是由( )、( )、( )组成的三级网络。
凡设备基建、大修和更新改造涉及TDCS系统时必须( )、( )、( ),包括网络安全设备、通道质量监督设备也应同步开通。
TDCS3.0系统的防错办报警具有( )报警和( )报警两种形式。
TDCS终端上能对( )、( )、( )设置封锁。
集中监测软件变更等级分三类,( )负责一类、二类软件变更审批,( )负责三类软件变更审批。
1、总公司工电部2、集团公司电务部
1、集团公司电务部2、设备管理单位
1、设备管理单位2、集团公司电务部
半自动闭塞通道维护分界以车站运转室内闭塞主备转换箱为维护分界点的,信号控制台至闭塞转换箱转换刀闸(含进线端配线)间连线归( )管理维护,闭塞转换箱(包括刀闸及端子)及以上归( )管理维护。
1、信号车间2、通信车间
1、通信车间2、信号车间
半自动闭塞采用专用光纤通道时:自通信机械室引出连接至安全信息传输设备的光缆、接头、光纤收发器及其电源配线由( )部门负责维护管理;光纤收发器与安全信息传输设备之间的数据线及光纤收发器电源由( )部门负责。
半自动闭塞采用2M通道时:自通信机械室引出连接至安全信息传输设备的线缆、线缆接头由( )部门负责维护管理,协议转换器及电源(含通道防雷)由( )部门负责维护管理。
以下()、()、()三种测试结果可判定轨道电路分路不良。
在轨道电路分路不利处所,用标准分路电阻定压测试装置在轨面上与车轮踏面接触部位进行分路测试,轨道电路残压(残流)超出标准
在列车或车列占用时测试,轨道电路残压(残流)超出标准
浏览信号集中监测,在列车或车列占用区段时出现轨道电路残压(残流)超出标准的记录
列车占用出清轨道区段后信号集中监测报警轨道残压值超标
对登记为分路不良的区段,调度集中区段车站,由电务人员负责在( )上对分路不良区段进行标记,对具备标注功能的计算机联锁车站(含段管线、岔线),由电务人员在( )上对分路不良区段进行标注;对使用控制台或不具备标注功能的计算机联锁的车站(含段管线、岔线),由电务人员采用印有分路不良的( )标明轨道区段分路不良位置,进行明示提醒。
CTC站机
计算机联锁维护机
红底白字不干胶标签
白底红字不干胶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