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区域、卫生间甲酚皂、84消毒由综合办公室统一安排,必须严格做到卫生间与公共区域用清洁器具 ( ) ,确保清洁、消毒效果。
2、厂内生产、质控净化区域应严格按照企业GMP文件规定,进行开工前环境、设备、工器具的清洁、消毒,尤其是( )的清洁。
3、酒精容器应首选玻璃或专用的塑料包装储存,并必须有可靠的密封,严禁使用无盖的容器。剩余酒精存放时,不正确的选项( )。
5、工作期间哪一项是错误的( )。
佩戴口罩
饭前便后彻底洗手
接触外来物品后彻底洗手
进厂资料不需消毒处理
6、办公期间尽量( )。
随意走动
通过ERP或微信联系
见面沟通和交换资料
7、物流送货时,送货员需要做的哪一项是错误的 ( )。
佩戴口罩
测量体温登记
消毒
通过办公室领取入库通知单
8、应急措施,一旦有职工、外用工出现体温异常,需要( )。
及时隔离并报告企业应急领导小组
服用退烧药物
自我隔离观察
9、企业员工在疫情防控期间,哪一项是错误的 ( )。
做好本人和家庭成员身体情况报告
做好自身防护
检测本人体温
工作偶尔可摘下口罩
10、物流送货过程中,相关仓库保管员应做到
( )。
监督好送货员是否配戴好口罩
要求送货员到办公室领取入库通知单
允许外来人员进入办公室
12、开工各班组要对设备系统的设备间、操作间、更衣室等部位进行( ),随时进行班组区域现场( ),操作岗位应配备必要的口罩、消毒液、洗手液等用品,加强防范措施。
13、部门员工应保证在岗期间每天测量体温,测量合格后上岗,严禁出现带病上岗情况。如有员工出现身体异常,需居家隔离观察,其所在岗位由部门、班组其他员工补充,不得有空岗现象,保证各岗位人员不脱岗、不漏岗。
14、卫生操作规程应包括与健康、卫生习惯及着装相关的内容。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经检查后,凡患有传染病、隐性传染病、精神病、皮肤病者一律不得从事与药品生产( )的岗位。
15、一般生产区域,工艺服应 清洗一次。防控期间,应对工艺服( )。
每周;浸泡或紫外线消毒
每天;紫外线消毒
每3天;浸泡
16、在洁净区域,工艺服应( )统一更换、清洗,并用紫外灯照射消毒1次,每次( )。同时,洗衣房每天紫外灯灭菌30分钟/次,防控期间增加至2次/天:下午下班前洗衣房增加一次紫外灯消毒。
17、生产物料进厂后,应严格按照请验、检验流程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生产。
18、物料进入洁净区前,操作工需对物料的品名、批号、数量、检验报告单及合格证进行核对。无误后,将物料的外包装除去移入缓冲间,用( )物料袋,( )后物料进入洁净区。
75%酒精喷洒;干燥
75%酒精擦拭;气流洁净
84消毒液擦拭;气流洁净
19、生产区域,严格按照GMP要求做好生产前、后的清洁和清场工作;在确认上个班次质检员开具的清场合格证后,方可领入物料,开始进行当批生产。
20、一般生产区域,操作工应( )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域;防控期间,在确保“五防”管理前提下,可以考虑适当开门、窗通风。
21、厂房、设备、容器应按照工序、工艺要求和空气洁净度等级要求制定清洁规程,其内容包括:清洁方法、程序、清洁有效期、使用的清洁剂或消毒剂和清洁工具的清洁方法等,我企业洁净区内的清洁有效期为 ( )。
22、每日生产结束后,对生产区域进行清洁,并将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清理出生产区域。并按照清洁规程的要求用不同颜色的抹布对设备、台面及不同设施进行 ( )。清洁和消毒后,对抹布进行清洗和消毒,存放于洁具室规定的区域。
清水擦拭和84消毒液擦拭
清水擦拭和84消毒液喷
清水擦拭和75%乙醇擦拭
23、疫情防控期间,员工进入车间前,首先应洗手、消毒,后方可按照洁净级别进入各自更衣区,并在洗手间洗手、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域。
24、药品生产企业洁净区内卫生工具应:使用无脱落物、易清洗、易消毒的卫生工具;其清洁、存放地点应对产品和生产环境不造成污染,不必限定使用区域。
25、为保持洁净区的洁净度,洁净区应( )消毒;使用的消毒剂不得对设备、物料、和成品产生污染;消毒剂品种应每半个月更换,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26、不同洁净级别的洁净室(区)之间的人员及物料进出,应有防止( ) 的措施。
27、洁净区消毒应包括水池、地漏,地漏完成清洁后应 ( ) ,消毒剂应每半个月进行更换。
28、空调净化系统定期利用机组内的臭氧发生器,在洁净厂房内无人情况下,对车间和系统进行1小时的灭菌消毒,灭菌周期为7天,防控期间,应尽量 ( )。
29、废弃口罩的处理,在发口罩时,将上一个废弃口罩收集进行75%乙醇喷洒消毒,每次收集消毒后交由专人负责,按企业要求 ( )。
30、防控期间,净化生产区域应关闭回风口,尽可能加大净化区域空调系统包括( )送风口的新风送风量,全新风运行,并严格按照GMP要求对空调系统进行臭氧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