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宋三代政治练习题

考试时间30分钟
姓名
    ____________
班级
七一班
七二班
七三班
七四班
七五班
七六班
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杨坚建立隋朝
B.首次实现南北统一
C.首创科举制度
D.因暴政而亡
隋朝能够统一全国的主要条件是
A. 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 .南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
C. 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D. 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南北交通
温总理说:“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国之命在人心”之内涵与下列政治家思想一致的是
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 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该诗反应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禅让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
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由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和掌权的状况,隋唐确立了科举制之后,基本纠正了这一状况。这一变化说明科举制
A.是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制度
B.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完善了朝廷选拔官吏的机制
D.导致了世家大族势力的衰落
唐太宗认为:“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人之所能不可兼备,弃其所短,取其所长。”根据这个用人原则,唐太宗任用的人才有
①沈括 ②房玄龄 ③杜如晦 ④姚崇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蒙曼说隋:隋文帝杨坚》叙述了杨坚在魏晋南北朝的乱世中不断成长、壮大并建立和治理隋朝的历程。下列有关隋文帝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灭掉南朝最后的割据政权陈,重新统一南北
C.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D.开通大运河,沟通南北交通
下面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隋朝建立 ②隋灭陈,统一全国 ③开始开凿大运河
B.①隋灭陈,统一全国 ②隋朝建立 ③开始开凿大运河
C.①开始开凿大运河 ②隋朝建立 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D.①隋朝建立 ②开始开凿大运河 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明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小明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B.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A.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B.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据《大唐语林》记载,某人请求玄宗开恩帮女婿王某科举及第,玄宗答应。负责科举的礼部侍郎将皇帝钦点王某的情况报告宰相。宰相说:“科举是国家抡才大典,怎么能凭皇帝一句话,就把功名送给不合格的人?”玄宗只好取消成命。这则记载表明
A.礼部与宰相共管科举
B.相权对皇权有制约性
C.科举制度具有公平性
D.科考不受皇权的干预
毛泽东曾评价说:“唐玄宗前期会做皇帝。”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是
①任用姚崇为相 ②整顿吏治 ③采取措施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④打击勋贵旧族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农业生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唐玄宗统治后期,宠幸杨贵妃,重用奸臣宦官,朝政荒废。唐朝的升平景象急转直下,爆发了大规模动乱,唐朝从此走向衰落。这场动乱是指
A.大泽乡起义
B.七国之乱
C.八王之乱
D.安史之乱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其中“宋祖”是
A. 李渊
B. 杨坚
C. 李世民
D. 赵匡胤
秦代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唐代设御史台,作为独立机构,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员,形成三省六部一台。这说明唐代
A.官僚机构、官员数量更多
B.进一步弱化专制
C.更加注重分权以加强皇权
D.管理体制更完备
关于北宋建立方式表述准确的是
A. 农民起义夺权
B. 少数民族人侵中原
C. 大将发动政变自立
D. 外戚夺取政权
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A. 唐朝后期潘镇割据
B. 陈桥兵变
C. 唐末农民起义
D. 五代政权频繁更替
18、宋朝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于
A. 宋太宗
B. 宋钦宗
C. 宋徽宗
D. 宋高宗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最主要目的是
A. 害怕掌握兵权的大将篡夺政权
B. 如此可以缓和君臣矛盾
C. 加强中央集权,集中兵权,巩固统治
D. 吸取“藩镇割据”的教训
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据《宋史·地理志》整理), 根据表中的信息,可以确认的历史结论是

A.科举改革成效显著
B.地方治理得到强化
C.经济重心南移加快
D.地方机构日渐臃肿
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而北宋时设置了更多的宰相,宰相之下还有若干的副宰相,这一现象反映了北宋
A. 皇权的不断加强
B. 封建民主政治的发展
C. 丞相权力的扩大
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宋初用“分化事权”的方法达到加强集权的目的。下列体现这一方法的措施是(  )
①宰相之下设若干副相 ②地方知州三年一轮换
③地方上设置通判一职 ④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北宋政府过分集权所带来的恶果包括
①政府机构重叠,行政效率低下 ②官员冗滥,国家财政开支增大 ③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④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 ⑤科举制度僵化,限制人才培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宋太祖在各州设立通判,其主要职责是
A. 征收地方赋税
B. 处理地方案件
C. 征发国家徭役
D. 负责监督知州
北宋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这一做法
A.有利于中央决策的制度化
B.意在避免唐末五代藩镇之弊
C.促成了宋代大一统的局面
D.推动宋代科举制发展到顶峰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自己默写在一张纸上,写完自己看书对照)
    ____________

28题 | 被引用0次

使用此模板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