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威信县中医医院多重耐药菌知识测试题

姓名
    ____________
科室
    ____________
1、如何发现(诊断)MRSA?
A、新入院感染病人常规送标本培养和药敏试验,以区别耐药菌是患者来时既有还是医院内获得的染。
B、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
C、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D、早期检出带菌者、严密监测高危人群。
2、早期发现 MRSA须加强检查、严密监测的高危人群包含
A、外院转入者。
B、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患者。
C、接受侵入性检查治疗者。
D、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
3、MRSA感染病例报告正确的是
A、散发病例 ,24 小时内填 MDRO感染病人个案管理记录表上报院感科。
B、3 例或以上(感染病例在流行病学上如时间、空间和病人间有相关性) ,立即电话通知院感科。
C、确定为医院感染者,医生必须在24小时内在信息系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D、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应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4、预防和控制 MRSA的传播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措施
A、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B、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C、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D、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5、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隔离措施正确的是?
A、应对感染 MRSA病人采取单间或床单位隔离,床单位隔离患者在床边挂“MDRO感染标识牌”。
B、无关人员严禁进入感染病房。
C、医护人员相对固定,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预防接触传播的隔离措施。
D、 MRSA肺炎或呼吸道定植者应立即转科或转院。
6、MRSA医护人员的防控措施
A、严格执行手部卫生规范。
B、戴手套:当有可能接触到患者血液、体液、伤口分泌物、排泄物等体内物质
时应戴手套。
C、戴口罩、面罩、护目镜:患者飞沫可能喷溅到面部时。
D、穿隔离衣:为病人诊疗护理操作有可能污染工作服时。
其他
7、可能增加手上 100-1000 个细菌的简单有:
A、把病人从床上扶起来
B、给病人翻身,测量血压或脉搏。
B、接触病人的手接触病人衣服或被服
C、接触输液泵。
D、接触床头
8、通过手传播病原体的多个连续的要素是
A、微生物出现在病人皮肤上,或已经在传播到了病人周围的物品上。
B、微生物必须传播到医护人员的手。微生物必须能够在医护人员的手上存活少数分钟。
C、医护人员洗手或手消毒一定是不正确的或完全被忽略了,或使用的手卫生产品不适当。
D、污染的手或护理人员的手和另外的病人或物品直接接触而这个物品会和病人直接接触。
9、手术部位感染控制措施正确的是:
A、择期手术病人,术前住院日应多于3 天。
B、I 切口手术前有感染症状的应暂缓手术。
C、避免不必要的术前备皮或在手术当天备皮。备皮采用不损伤皮肤的脱毛方法。
D、按规定评估手术风险程度(NNIS分级),并登记手术术后感染。
10、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控制措施正确的是:
A、 严格执行留置血管内导管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并尽早拔除。
B、 有留置血管内导管的操作指南、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授权。
C、定期作病原学检查,在符合“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诊断标准时,应在
4 小时内获得抗菌药治疗, 72 小时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
D、完整的操作与观察处置记录。
11、留置导尿管感染控制措施正确的是
A、严格执行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并尽早拔除。
B、不使用抗菌药物作连续膀胱冲洗预防感染。
C、集尿袋应高于膀胱水平。
D、定期作病原学检查。
12、关于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工气道患者尽可能采取床头抬高30-45 度体位,且尽可能采用无创通气。
B、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
C、重复使用的呼吸机管道、雾化器,须灭菌或高水平消毒。
D、注意口腔卫生,宜每2-6 小时实施正确的口腔护理。
13、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控制措施正确的是:
A、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B、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手术器械等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
C、规范使用医疗用水、无菌液体和液体化学消毒剂。
D、规范使用抗菌素。
14、诊断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正确的是:
A、 NTM感染:同时具备以下两项条件者可诊断①NTM皮肤试验阳性。②有组织、器官受到非结核分支杆菌侵犯的依据。
B、NTM肺病:痰NTM培养3次均为同一病原菌。
C、肺外NTM病:具有局部和(或)全身性症状,有肺外组织、器官病变;已排除其他病因;病变部位组织NTM培养阳性。
D、NTM病可疑者重点是结核病患者。
15、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例报告正确的是:
A、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暴发时,应按照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进行报告。
B、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为非结核病不用报告。
C、3 例或以上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例,立即电话通知院感科
D、确定为医院感染者,医生必须24小时内在信息系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16、非结核分枝杆菌流行病学特点正确的是:
A、非结核分枝杆菌呈地域性分布。
B、致病 NTM可存在于自来水或饮水系统中。
C、NTM的感染途径有呼吸道、皮肤损伤、胃肠道等。
D、感染来源主要为水、土壤和气溶胶。
17、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包括:
A、治疗性使用抗感染药物,应遵守“分级管理”原则。
B、联合使用抗菌药物要有明确指征。
C、更换抗菌药物,必须在病程记录中体现更换依据或原因。
D、高度怀疑感染病例在经验使用抗菌药物前应及时进行细菌学检查。
18、预防和控制 MRSA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正确的是:
A、医院内感染病人使用抗菌药物前,要先留取标本送培养 .
B、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C、当病区出现多重耐药菌株,检查其他患者所用的抗菌药物,必要时停用可促进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
D、治疗 MRSA感染病人首选高级抗菌药物。
19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干预措施包括:
A、对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将预警信息及时通报有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B、对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该慎重经验用药。
C、对细菌耐药率超过90%的抗菌药物,应该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
D、对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该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20、关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清洁-污染切口,预防性抗感染药物始于术前两小时内,术后用药可超过三天。
B、污染和污秽切口,应根据伤口细菌培养与药敏选择抗感染药物。
C、污染和污秽切口的抗感染药物使用属治疗性质,可在感染症状消失三至五天后停药。
D、择期结直肠手术,在手术前一天分次口服非吸收性抗菌素。

22题 | 被引用0次

使用此模板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