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免疫学期末考试A卷(陆)

本次考试时间80分钟
姓名
    ____________
请选择一个选项
A.21级护理1
B.21级护理2
C.21级护理3
D.21级护理4
E.21级护理5
F.21级护理6
G.21级护理7
H.21级护理8
I.21级护理9
J.21级护理10
K.21级健康管理1班
L.21级康复治疗3班
M.20级幼儿1班
N.20级幼儿2班
学号
    ____________
一、单选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一考题下面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革兰阴性菌与其内毒素有关的成分是(1.5分)
A.肽聚糖
B.脂多糖
C.脂蛋白
D.脂质双层
2、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1.5分)
A.核糖体
B.质粒
C.线粒体
D.高尔基体
3、与致病无关的细菌代谢产物是(1.5分)
A.毒素
B.色素
C.热原质
D.侵袭性酶
4、消毒的含义是指(1.5分)
A.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B.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C.杀死芽胞的方法
D.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5、对微生物的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1.5分)
A.分布广泛
B.繁殖迅速
C.个体微小
D.均可致病
6、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1.5分)
A.DNA 和RNA
B.DNA 或RNA
C.DNA
D.RNA
7、下列不适于病毒分离培养的是(1.5分)
A.鸡胚培养
B.细胞培养
C.动物培养
D.人工培养基培养
8、病毒显著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征(1.5分)
A.具有感染性
B.独特的繁殖方式
C.体积微小
D.细胞内寄生
9、减毒活疫苗的制备是利用(1.5分)
A.形态变异
B.耐药性变异
C.抗恶性变异
D.毒力变异
10、青霉素的抗菌机制是(1.5分)
A.切断肽聚糖的聚糖骨架
B.抑制四肽侧链与五肽交联桥的联结
C.干扰细菌DNA的复制
D.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11、研究细菌性状最好选用哪个生长期的细菌(1.5分)
A.迟缓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12、对病毒包膜的叙述错误的是(1.5分)
A.化学成分为蛋白质、脂类及多糖
B.表面凸起称为壳粒
C.可保护病毒
D.包膜溶解可使病毒灭活
13、杀死芽胞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是(1.5分)
A.煮沸5min
B.紫外线照射
C.高压蒸汽灭菌
D.流通蒸汽法 (1次)
14、下列哪项不符合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5分)
A.充足的营养
B.合适的温度
C.合适的酸碱度
D.必需的气体
E.充足的光线
15、真菌常用的培养基是(1.5分)
A.肉汤培养基
B.沙保培养基
C.厌氧培养基
D.SS培养基
16、关于菌毛的描述,错误的是(1.5分)
A.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B.普通菌毛具有黏附作用
C.性菌毛可传递质粒
D.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17、病毒的繁殖方式是(1.5分)
A.有性繁殖
B.无性繁殖
C.复制
D.二分裂繁殖
18、以下疾病不是由病毒引起的是(1.5分)
A.流感
B.艾滋病
C.脚癣
D.乙肝
19、病毒感染垂直传播是指(1.5分)
A、经皮肤传播
B、经胎盘、产道或乳汁传给胎儿或婴幼儿
C、医源性传播
D、经粘膜传播
20、下列不是真菌的特征的是(1.5分)
A.具有分化程度较高的细胞核
B.有完整的细胞器
C.有一层坚硬的细胞壁
D.细胞壁含肽聚糖
21、真菌属于(1.5分)
A.非细胞型微生物
B.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C.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D.原生动物
22、引起婴幼儿鹅口疮的真菌是(1.5分)
A.新型隐球菌
B.着色芽生菌
C.白假丝酵母菌
D.荚膜组织胞浆菌
23、一般真菌适宜的生长环境pH为(1.5分)
A.4.0~6.0
B.5.8~7.5
C.7.5~8.0
D.8.0~10
E.10~11
24、免疫是指(1.5分)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D.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25、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1.5分)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免疫耐受
E.自身免疫病
26、免疫系统的组成是(1.5分)
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
B.免疫细胞、粘附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
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
D.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27、抗原特异性决定于(1.5分)
A.抗原分子的可溶性
B.抗原分子的结构复杂性
C.抗原决定簇
D.抗原分子的异物性
28、人体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1.5分)
A.胸腺和淋巴结
B.骨髓和粘膜免疫系统
C.淋巴结和脾脏
D.胸腺和骨髓
E.脾脏和胸腺
29、不属人工主动免疫的是(1.5分)
A.白喉类毒素
B.破伤风抗毒素
C.卡介苗
D.百日咳疫苗
B.E.脊髓灰质炎疫苗
30、正常人血清中最多的免疫蛋白是(1.5分)
A.IgG
B.IgM
C.IgA
D.IgD
31、只具有与抗体结合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是(1.5分)
A.自身抗原
B.完全抗原
C.半抗原
D.胸腺依赖性抗原
E.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32、脐血中哪类 Ig 增高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1.5分)
A.IgA
B.IgM
C.IgG
D.IgD
E.IgE
33、向T细胞提供第二活化信号的重要共刺激分子是(1.5分)
A.CD28/B7
B.CD28/ CTLA-4
C.CD4/MHCⅡ类分子
D.CD8/MHCⅠ类分子
E.以上均是
34、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1.5分)
A.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
B.所需离子相同
C.C3 转化酶的组成相同
D.激活物质相同
E.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相同
35、病毒只能在易感的活细胞内寄生,是因为(1.5分)
A.体积太小
B.结构简单
C.抵抗力弱
D.无完整的酶系统和细胞器
36、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需要Th细胞辅助的抗原是(1.5分)
A.胸腺依赖性抗原
B.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C.异种抗原
D.自身抗原
E.半抗原
37、补体系统是(1.5分)
A.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可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
B.存在正常血清中,是一组对热稳定的组分
C.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随抗原刺激而血清含量升高
D.由 30 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多分子系统,具有酶的活性和自我调节作用
38、下列免疫原性最强的物质是(1.5分)
A. 脂多糖
B. 多糖类
C. 蛋白质
D. DNA
E. 脂肪
39、抗原特异性主要取决于(1.5分)
A. 抗原分子的大小
B. 抗原的异物性
C. 抗原的体内存留时间
D. 抗原分子表面特殊的化学基团
E. 抗原的物理性状
40、细菌致病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1.5分)
A.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
B.分解代谢产物
C.侵袭力与毒素
D.侵入机体的途径
二、多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一考题下面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请从中选出所有的正确答案,少选错选都不得分。)
1、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可引起
A.发热反应
B.神经毒作用
C.休克和DIC
D.细胞毒作用
E.白细胞反应
2、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过程包括
A.抗原提呈与识别阶段
B.活化、增殖、分化阶段
C.T细胞在胸腺发育阶段
D.效应阶段
E.抗体结合阶段
3、湿热灭菌法包括以下几种
A.压力蒸汽灭菌法
B.煮沸法
C.流通蒸汽消毒法
D.巴氏消毒法
4、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有
A.充足的营养物质
B.适宜的酸碱度
C.合适的温度
D.特定的场所与时间
E.必要的气体环境
5、病毒的致病作用主要表现在
A.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B.内毒素的毒性作用
C.对宿主细胞的直接损伤
D.包膜的抗吞噬作用
E.免疫病理损伤
6、以下属于病毒水平传播途径的是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破损的皮肤
D.产道、胎盘
E.输血、注射
7、真菌的菌落类型有
A.发酵样菌落
B.酵母型菌落
C.丝状菌落
D.卷发样菌落
E.透明菌落
8、免疫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可表现为
A.阻止病原微生物入侵
B.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
C.清除体内损伤、衰老细胞
D.诱导组织细胞突变
E.防止肿瘤发生
9、再次应答时,产生抗体的特点有
A.以IgG为主
B.IgG和IgM几乎同时产生
C.抗体含量较高
D.为低亲和性抗体
E.抗体维持时间较长
10、关于补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补体是存在于正常血清中的一组蛋白
B.补体三条激活途径有共同的末端效应
C.补体对热敏感
D.补体分子由多种细胞产生
11、细菌的生长曲线可分为以下几期
A.迟缓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12、正常人体有微生物存在的部位是
A.皮肤
B.口腔
C.尿道
D.阴道
E.肠道
13、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包括
A.抑制病毒增殖
B.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C.免疫调节作用
D.使机体产生抗病毒中和抗体
E.直接杀伤靶细胞
14、将外毒素转变为类毒素可
A.增强毒素的免疫原性
B.降低毒素的免疫原性
C.增强毒素的毒性
D.脱去毒素的毒性
E.保持毒素的免疫原性
15、下列关于抗原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 大分子抗原常含有多种不同的抗原表位
B. 诱导体液免疫应答必须有T细胞的辅助
C. 不同抗原之间可有相同抗原决定簇
D. 一定条件下,抗原可以诱导免疫耐受
E. 半抗原无免疫原性,但是可与相应抗体结合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病毒是由一团缠绕的核酸和碳水化合物外壳所包围构成的。
正确
错误
2、细菌是单细胞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正确
错误
3、紫外线的杀菌效果与紫外线强度、照射的距离和时间有关。
正确
错误
4、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最先产生IgG。
正确
错误
5、化学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不受病原生物数量的影响。
正确
错误
6、采集细菌培养标本应注意无菌操作。
正确
错误
7、B细胞识别抗原时,受MHC分子类型与型别的限制。
正确
错误
8、真菌的繁殖方式都是有性繁殖。
正确
错误
9、适应性免疫应答包括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正确
错误
10、分离培养细菌常用固体培养基。
正确
错误

71题 | 被引用8次

使用此模板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