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九年级化学课堂练习

考试总时长20分钟,切屏2次强行交卷!屏幕区2分钟未动强行交卷!
请正确输入姓名,再认真填写
    ____________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纯铜硬度低于黄铜(铜锌合金),铜是目前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B.常温下金属不都是固态,温度计中有液态金属汞
C.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D.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纯金属
2.把X、Y、Z三种金属分别加入稀盐酸中,Y表面有气泡产生,X、Z无明显变化;再把X放到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固体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Y>X>Z
B.Y>Z>X
C.X>Z>Y
D.Z>X>Y
3.下列盐可由金属和盐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
A.CuCl2
B.AlCl3
C.FeCl3
D.AgCl
4.如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处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B处红棕色固体变成黑色,C处变浑浊
C.实验结束后,先停止通一氧化碳,再移去酒精喷灯
D.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应把尾气通入盛有水的烧杯中
5.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成氢气的质量:乙>甲>丙
B.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C.金属活动性:乙>甲>丙
D.消耗硫酸的质量:丙>乙>甲
6.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过滤。下面对反应结果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若反应后溶液为蓝色,滤渣中一定不含有Zn
B.若反应后溶液为蓝色,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
C.若反应后溶液为无色,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
D.若反应后溶液为无色,滤渣中一定不含有Zn
7.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电解水
B.往AgNO3、Cu(NO3)2混合溶液加入Zn粉至过量
C.加热一定质量的KMnO4固体
D.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Mg和Zn
8.“鲁山山泉水”是来沂源鲁山的天然矿泉水,判断“鲁山山泉水”属于溶液的依据是(  )
①无色;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均一性;⑤稳定性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9.要使60℃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错误的是(  )
A.加入少量的硝酸钾固体
B.倒出少量溶液
C.降低溶液温度到室温
D.恒温蒸发部分水
10. 向如图装置中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能使U形管中的液面出现右高左低的是(  )

A.蔗糖
B.氢氧化钠
C.氯化钠
D.硝酸铵
11.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纯碱溶液除去油污
B.用水洗去手上的汗渍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D.用汽油清洗工服上的油污
12.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下列图象中符合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13.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甲、乙两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2℃配制300g甲的饱和溶液,需要固体甲的质量为100g
C.t2℃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质量比乙多
D.t1℃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大小关系:甲=乙>丙
14.2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在该温度下,20g水中最多可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 )
A. 3.6g
B. 7.2g
C. 10g
D. 36g
15. 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都较大
B.4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6%
C.从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溶液中分离出硝酸钾晶体,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D.将6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时,有KNO3晶体析出

16题 | 被引用4次

使用此模板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