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您对以下哪些竞赛较感兴趣?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
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技能大赛
都不感兴趣
其他
6、您一般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竞赛消息?
老师通知
同学交流
学校相关文件
活动展板
没有途径
其他
8、您认为自己或者身边人某些时候无法参加竞赛的原因是?
对该竞赛不感兴趣,吸引度不够
没有时间
专业知识不够
没有专业指导老师
难以找到团队成员
对竞赛时间安排关注度不高,以至于错过
学校宣传力度不够,没有途径获取竞赛消息
其他
9、您认为哪些帮助能增加学生参赛的可能性?
提供了解参赛信息的平台
提供寻找参赛队友的平台
提供推荐相关专业老师的平台
其他
10、您认为哪些奖励机制能激励竞赛发展?
若作品获奖,本科生可将其充当毕业设计
若作品获奖,研究生可删减一条毕业条件
若作品获奖,学生可免考一门有关创新的课程
若作品获奖,学生可享受学业上的额外加分
若作品获奖,给予学生丰厚奖金
其他
11、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开设一门必修课,专门为学生讲解竞赛相关知识?
有必要,有助于提高学生参赛的积极性
没有必要
无所谓
12、如果以上课程真正开设,您希望它能为您提供哪些服务?
提供学生加入实验室的渠道
展示往届竞赛的校级、市级、国家级金奖作品,并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对竞赛的兴趣
表明竞赛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以便学生后续更有目的、更有针对性的学习
讲解竞赛的具体流程,让学生了解竞赛具体要做什么
介绍各项竞赛的时间安排
提供学生寻找团队成员的渠道
其他
13、如果以上课程真正开设,您认为以下哪种考核方式更合理?
线上考试
线下考试
论文撰写及分享
学生分小组模拟竞赛
其他
14、如果以上课程真正开设,您认为最好开设在哪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