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颖儿是一个上进的学生,但性格有些敏感,父母对她的期望很高,她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很好,最近班主任郭老师发现颖儿上课不太专心,发言也不像以前那样积极,课下也不怎么与她的好朋友说笑了。于是,郭老师决定找她谈一谈。
郭老师:“颖儿,看你最近总是闷闷不乐的,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了?”
颖儿:“没什么。”
郭老师:“可我看你没精打采的,能和我说说吗?”颖儿:(低头不语)
郭老师:“下课也不见你和好朋友说笑了,是跟她们闹矛盾了吗?”
颖儿:“不是,是跟我妈,她天天唠叨我,前几天还骂了我一顿。”
郭老师:“为什么呀?能和老师说说吗?”
颖儿:“嗯,那天我写完作业后感觉有点儿累,想放松一下。刚拿起手机玩了一会儿,就被我妈发现了,她就开始数落我,根本不听我解释。”
郭老师:“做完作业放松一下,很正常呀。我知道你学习很努力,也尽力想把每件事做好,所以妈妈这样批评你,你感到很委屈是吗?”
颖儿:“是的,郭老师,我妈一点都不理解我。只要玩一会就认为是浪费时间、耽误学习……
可我也需要放松呀!”
郭老师:“不被妈妈理解确实挺难受的。那你有没有想过她为什么会这样呢?”
颖儿:“她就只盯着我的学习,从不考虑我的感受。
郭老师:“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你肯定也能理解你妈这样做是为你好。”我
颖儿:“我知道她是为我好,但她这样做我受不了。”
郭老师:“那你希望你妈怎么做呢?”
颖儿:“我希望她……”
颖儿敞开心扉跟郭老师聊了很多。这次谈话后,郭老师又陆续跟颖儿交流了几次,并与颖儿父母进行了沟通。
过了一段时间,颖儿逐渐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状态,与父母的关系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案例二:
小强学习成绩一直还可以,但是升入五年级后,随着学习任务增多、难度增加,他的成绩逐渐下滑,自信心也随之下降。
班主任万老师经过观察和了解,发现小强课堂上看起来在听讲,但经常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作业虽然能按时交,但错误较多;学习缺乏主动性、计划性和坚持性。
针对小强的情况,万老师一方面采用画“愿望”图、思维导图、时间算账等方法,帮助他树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另一方面,每次给他留一个肯定能完成的行为任务,帮助他增强信心,逐步形成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万老师还让班级其他同学分享好的经验和做法,鼓励小强学习借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又与其他任课老师沟通,请他们对小强的学习方法进行个别指导,并在课堂上对小强的积极表现和每一次进步有意识地进行表扬
通过老师们和小强的共同努力,他的自信心逐渐恢复,学习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1.结合案例一中郭老师和颖儿的谈话,分析师生交谈时可以运用的技巧。
要求:分析合理,条例清晰,字数不超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