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3班理化小考:3-3~第五章完

本試卷共選擇題40題,每題2.5分,共100分

班级
    ____________
座號
    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
有A、B、C三杯未知水溶液,A杯使石蕊試紙呈紅色,B杯使酚酞呈紅色,C杯使廣用試紙呈綠色,請問三杯水溶液的酸鹼性為何?
(A)A為酸性,B為中性,C為鹼性
(B)A為酸性,B為鹼性,C為中性
(C)A為鹼性,B為中性,C為酸性
(D)A為鹼性,B為酸性,C為中性
下列哪一種物質加入水中,可升高水溶液的pH值?
(A)酒精
(B)食醋
(C)食鹽
(D)小蘇打
體積莫耳濃度為0.2 M的蔗糖水溶液,代表1公升溶液中含有多少莫耳的蔗糖?
(A)2
(B)20
(C)0.02
(D)0.2
關於酸雨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會使土壤、湖泊酸化,且對生態造成影響
(B)會使藍色石蕊試紙變成紅色
(C)會使粉紅色氯化亞鈷試紙變成藍色
(D)石油、煤炭燃燒後的產物與酸雨的形成有關
對於常溫時純水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純水解離時,會產生氫離子及氫氧根離子
(B)純水中的
(C)在純水中加入鹼性物質,可以使pH值下降
(D)在純水中加入酸性物質,會增加氫離子的濃度
 承芸說:「杯子裡水溶液的酸鹼性是中性的」,意思是指:
(A)水溶液中沒有也沒有
(B)水溶液中的正離子數目等於負離子的數目
(C)水溶液中的正離子所帶的正電總電量等於負離子所帶之負電總電量
(D)水溶液中
請問硫酸鈣具有哪些性質?甲.易溶於水;乙.白色固體;丙.為生石膏的主要成分;丁.可做石膏像。
(A)甲乙丙
(B)乙丙丁
(C)甲丙丁
(D)甲乙丁
 表1是石蕊試紙、酚酞、酚紅的變色範圍,今有三個溶液的顏色變化如表2所示,則乙溶液的pH值可能是下列哪一個?


(A)8.0
(B)8.2
(C)9.9
(D)10.0
.關於酸鹼中和反應的敘述,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
(A)酸、鹼溶液混合時,溫度上升,為放熱反應
(B)若以廣用試紙測試後呈綠色,則此溶液的pH值應接近7
(C)反應後得到鹽類皆可溶在水中
(D)酸性溶液中加入鹼性溶液的量越多,則溶液的pH值越大,氫離子濃度越小
.關於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比較,下列何者錯誤?
(A)化學式分別為
(B)皆為白色固體
(C)碳酸鈉又稱為洗滌鹼,碳酸氫鈉又稱為小蘇打
(D)椪糖是利用碳酸鈉遇熱會分解成二氧化碳,使糖漿膨大
.下列關於碳酸氫鈉的各敘述中,哪一項錯誤?
(A)是一種白色固體,能做制酸劑
(B)水溶液可溶解油脂,摸起來有滑膩感
(C)加熱後的生成物會使澄清石灰水變混濁
(D)加熱後的生成物會使粉紅色氯化亞鈷變藍色
.在二個燒杯中各裝入1.0 M氫氧化鈉溶液10 mL,測其溫度。再將1.0 M的鹽酸、醋酸各10 mL,分別加入前述的二個燒杯中,最後測量其溫度。上述實驗設計主要在研究下列哪一項關係?
(A)酸的種類與中和反應快慢的關係
(B)酸的種類與中和反應所放熱量的關係
(C)酸的濃度與中和反應快慢的關係
(D)酸的濃度與中和反應所放熱量的關係
.某些停車場的屋頂會加裝水霧噴灑器,在夏天時幫助室內降溫,其設計最主要是為了下列何種原因?
(A)降低水的溫度
(B)水遇到火可以產生二氧化碳
(C)增加水與周遭環境的接觸面積
(D)降低從水管中噴射而出的水柱壓力
.環保署為了解臺灣地區雨水的酸化程度,在四個不同地點收集雨水,再以固定濃度的氫氧化鎂溶液中和之,結果如附表,請推測何處雨水的氫離子濃度最大?
(A)臺北
(B)臺中
(C)高雄
(D)臺東
.有關國慶日煙火的施放,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煙火爆炸屬於緩慢的化學反應
(B)煙火爆炸屬於溫和的化學反應
(C)煙火爆炸屬於一瞬間、快速的化學反應
(D)煙火爆炸屬於需要長時間才能發現變化的化學反應
.許多化學反應進行時,需要加入催化劑以加快反應速率,下列有關催化劑的敘述,何者正確?
(A)化學反應中,催化劑也是反應物之一
(B)反應完成後,催化劑的質量不變
(C)催化劑可使原本不反應的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D)可改變生成物的總量
.在「反應物表面積與反應速率」的實驗中,主要藉由觀察灰石與鹽酸反應後何種產物的生成速率來判斷反應速率?
(A)氯化鈣
(B)二氧化碳
(C)水
(D)三者皆可以
. 關於影響下列反應速率快慢的因素,何者與君君用冰箱保存蛋糕的方式,使蛋糕不易變壞的主要因素最無關?
(A)酯化反應時,將反應物隔水加熱比沒加熱的反應還快
(B)瓦斯外漏時需小心火苗造成爆炸
(C)野外露營或攀登高山時,鎂塊常是求生必備的物品之一。將鎂塊削成碎片,在潮溼環境或強風吹襲中,仍然能引燃柴火
(D)進入生產大量乾燥粉狀可燃物場所時,禁止在內吸菸
.在其他控制變因均相同下,將相同體積但濃度分別為0.1 M、0.2 M、0.3 M的鹽酸與顆粒大小及質量均相同的大理岩反應,並測量反應速率(R)與溫度(T)的關係,試問其關係曲線應為下列何者?
(A)
(B)
(C)
(D)
.雙氧水塗在受傷流血的皮膚上會很快的冒出氣泡,最主要的原因為何?
(A)流血的皮膚溫度較高
(B)血液內含加速雙氧水分解的催化劑
(C)雙氧水的濃度很高
(D)受傷皮膚內含有氧氣
.哈柏法製氨: 反應中,用催化劑 在400℃下進行反應。有關此一反應,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催化劑可使反應速率增加
(B)增加催化劑的量不會使平衡發生改變
(C)反應達平衡時,再加熱會產生更多產物
(D)在200℃下反應時可產生更多產物
. 對一個已達到平衡的化學反應而言,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正反應與逆反應均已經停止
(B)反應物與生成物的總莫耳數相等
(C)正反應速率大於逆反應速率
(D)反應物與生成物的濃度維持不變
. 溴水的平衡反應為 ,若加入酸後,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反應向右進行,溶液為無色
(B)反應向右進行,溶液為紅棕色
(C)反應向左進行,溶液為無色
(D)反應向左進行,溶液為紅棕色
的平衡反應中,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達平衡後,的濃度相同
(B)若加入要讓溶液的顏色偏向黃色,則可加入氫氧化鈉
(C)若加入硫酸,則溶液的顏色會偏向橘紅色
(D)達平衡後,顏色不再變化
. 下列有關日常生活中常見酒類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所含的酒精化學式為
(B)有人飲用假酒而中毒,以致失明甚至死亡,是因為假酒中摻了有毒的異丙醇
(C)酒精可使紅色石蕊試紙呈藍色
(D)市售的啤酒標示酒精濃度為5%,表示每100公克酒中含酒精5公克
. 有關於有機化合物的敘述,何者正確?
(A)若某化合物不含碳,也可能是有機化合物
(B)有機化合物一定要靠有生命的細胞才能產生
(C)含碳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機化合物
(D)乙醇與甲醚組成元素相同,但排列方式不同,化學性質就不相同
. 將白砂糖、麵粉、食鹽各200公克分別置於蒸發皿中,蓋上漏斗,點燃酒精加熱蒸發2~3分鐘後,觀察到的現象,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加熱物若有殘留且呈現焦黑,則此黑色物質可能為碳
(B)若焦黑物質為碳,則判定原加熱物可能為有機化合物
(C)食鹽加熱後沒有明顯變化,故食鹽一定是無機化合物
(D)上述的加熱反應皆為化學變化
. 有關甲烷的敘述何者錯誤?
(A)在常溫常壓下為液體
(B)為化石燃料的一種
(C)不易溶於水
(D)屬於烴類,又稱為碳氫化合物
. 有關石油分餾的敘述,何者錯誤?
(A)分餾是利用物質沸點高低不同,使其分離的過程
(B)分餾後所得的物質為純物質
(C)將石油分餾後的瀝青與碎石混合後,可舖設道路
(D)分餾後的產物—汽油可作為汽車的燃料
. 下列關於液化石油氣與天然氣的敘述,何者正確?
(A)液化石油氣主要成分為甲烷
(B)天然氣就是餐廳常使用的桶裝瓦斯內容物
(C)這兩種物質在燃燒不完全下,皆會產生有毒的一氧化碳
(D)天然氣不溶於水,但液化石油氣可溶於水中
. 將分別裝有酒精、醋酸、乙酸乙酯的三支試管,任意標示為甲、乙、丙,依序進行下列實驗,觀察三支試管的反應,結果記錄如附表: 有關甲、乙、丙三支試管內所裝的液體,下列何項正確?
(A)甲為酒精,乙為乙酸乙酯,丙為醋酸
(B)甲為醋酸,乙為酒精,丙為乙酸乙酯
(C)甲為乙酸乙酯,乙為酒精,丙為醋酸
(D)甲為醋酸,乙為乙酸乙酯,丙為酒精
. 附圖為某實驗的步驟圖,步驟四完成後,觀察到試管內的液體分成兩層。如果僅將其中的一個步驟修改,其他步驟不變,則下列四種修改方式及其結果的描述,何者錯誤?
(A)步驟一的乙酸改成同體積的食醋,反應速率會加快
(B)步驟二的濃硫酸改成滴入5~6滴,反應速率會加快
(C)步驟二的濃硫酸改成同濃度的醋酸,反應速率會減慢
(D)步驟三改成置於同體積冷水中一段時間,反應速率會減慢
. 有關熱塑性聚合物與熱固性聚合物的比較,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
(A)前者是鏈狀,後者是網狀
(B)前者可回收再利用,後者高溫不易軟化變形,不易回收再利用
(C)皆是人工合成的物質
(D)前者分子量較小,後者分子量較大
. 有關衣物纖維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合成纖維是石油化學的製品
(B)再生纖維是將植物纖維素溶解,再抽製成的纖維
(C)合成纖維又稱為人造絲
(D)衣料纖維可分為天然纖維與人造纖維
. 有關食品中的有機聚合物,何者錯誤?
(A)人體可以分解澱粉變為葡萄糖,但卻無法分解纖維素,因為纖維素不是由葡葡糖聚合而成
(B)蛋白質由胺基酸聚合而成
(C)纖維素由碳、氫、氧組成,屬於醣類
(D)蛋白質容易受到光、熱和酸等作用而變質
. 在燒杯中倒入椰子油10c.c.,再倒入酒精10c.c.,用玻璃棒攪拌同時加熱,再慢慢加入氫氧化鈉溶液10c.c.,一面加熱一面攪拌,直到沒有酒精味再加水20c.c.,攪拌均勻並停止加熱,等冷卻後再倒入濃食鹽水,上述有關實驗過程的敘述何者錯誤?
(A)加入酒精的目的是幫助反應物溶解
(B)此反應屬於酸鹼中和反應,故反應快速
(C)必須加入鹼性溶液如氫氧化鈉才能進行皂化反應
(D)反應最後加入飽和食鹽水的步驟,稱為鹽析
. 炎炎夏日喝杯冰檸檬汁,暢快清涼,可使暑意全消,但是如果只吃檸檬常令人無法入口,試問檸檬的酸味來源屬於下列何者?
(A)有機酸
(B)冰醋酸
(C)硝酸
(D)鹽酸
. 下列有關皂化反應的敘述,何者正確?
(A)反應後,可以直接用濾紙過濾出產物
(B)肥皂的pH值<7
(C)人工合成清潔劑的去汙效果與去汙原理與肥皂不同
(D)肥皂可使油水分離的界線消失
題組:錐形瓶內加入定量的硫代硫酸鈉溶液及鹽酸,用手輕搖錐形瓶並計時,直至瓶中溶液顏色恰可遮住白紙上的十字為止,實驗結果如附表,請回答下面兩題
. 本實驗的目的是在探討哪兩種量之間的關係?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 承上題,若四次實驗在停止計時瞬間,遮住十字的產物的量分別為W、X、Y、Z,下列何者正確?
(A)W>X>Y>Z
(B)W<X<Y<Z
(C)W=X=Y=Z
(D)無法判斷

44题 | 被引用0次

使用此模板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