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5.0分)
A. 陶瓷烧制
B. 粮食酿醋
C. 玉石雕印
D. 火药爆炸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5.0分)
A.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氮气
D. 稀有气体物
3、表示2个水分子的符号是 (5.0分)
A. H2O
B. 2H2O2
C. 2H2
D. 2H2O
6、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5.0分)
7、下列清洁用品中碱性最强的是 (5.0分)
A. 牙膏pH=8
B. 厕所清洁剂 pH=1
C.肥皂pH=10
D. 炉具清洁剂pH=13
8、 金属制品的使用,利用其导热性的是 (5.0分)
10、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5.0分)
A.氢气和液氢
B.水银与银
C.水和双氧水
D.氧气和臭氧
11、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5.0分)
A.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B.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C.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D.生石灰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12、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烧更旺的原因是(5.0分)
A.减少酒精的挥发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3、卫星运载火箭的动力由高氯酸铵(NH4ClO4)发生反应提供,化学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是 (5.0分)
(5.0分)
15.能正确表示稀酸除铁锈原理的化学方程式是 (5.0分)
(5.0分)
A. 管a中收集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B. 管a与管b中气体质量比为2:1
C. 该实验可说明水是一种化合物
D. 该实验可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
17、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5.0分)
A.通入氢气的导管末端应位于试管Ⅲ处
B.该装置也可以直接用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C.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主要是为了利于通入氢气
D.可以通过观察黑色固体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18、温度不变,对100 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所

示实验。结论不正确的是 (5.0分)
A. 实验一后,甲和乙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实验二后,甲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 实验二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 实验二后,甲和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19. 实验小组用传感器研究等量水或NaOH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5.0分)
A. 曲线①是CO2溶解和CO2与水反应的综合结果
B. 对比曲线①和②,可说明CO2能与NaOH反应
C. 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
D. 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其曲线在①上方
20. 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0 g,剩余
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50.0%。判断正确的是 (5.0分)
A.生成2.0 g CO2气体
B.原来CaCO3的质量为14.3 g
C.生成了5.6 g CaO
D.剩余CaCO3的质量为3.0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