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只负责产品或服务质量,至于风险管理或者员工能力培养都不在质量管理体系管辖范围内。
任何法规的变化对企业来说都可能带来运营风险,因此企业需要识别法律法规的变化、评价其可能引发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管理评审工作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运行效果的一次“体检”。
企业管理象一个看不见的网图,而我们需要用看得见的行动去管理这个网图。
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整体绩效,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对与企业环境和目标相关的风险和机会,企业必须采取接受措施。
内部审核员就像企业的御林军,代表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态开展审核。
在绩效考核中如果岗位职责担当结果所占的权重低于50%,这个企业人浮于事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生产和服务环节的检查点应该是其控制点中的“点中点”,否则在管理策划上就可能存在不足。
企业在确定资源时应考虑现有内部资源的能力和局限性。
企业的情境总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也是企业要对变更实施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投诉施加有效分析和改进,可以迅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面对不合格产品,如果只是采取纠正活动,并不能很好地提升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水平。
对于企业员工能力的管理,应该做到四个策划:确定能力、确认能力、确保能力和储备能力。
与先前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存在差异,企业应确保有关事项已得到记录。
若产品和服务要求发生更改,企业应确保相关人员知道已更改的要求。
在确定设计和开发的各个阶段和控制时,企业应考虑设计和开发过程涉及的职责和权限。
企业应确定外部供方的评价、选择、绩效监视以及再评价的准则。
企业对所有供应商的控制类型和程度的管理准则必须是一样的。
组织应确保在与外部供方沟通之前所确定的要求是充分和适宜的。
当服务提供的结果不能让客户满意时,企业应基于后果严重度去选择适宜的措施。
企业必须采用贴标签的方法识别产品,以确保产品合格。
企业在策划交付环节的要求时,不需要再考虑法律法规的要求。
企业应对生产或服务环节提供的更改进行必要的评审和控制,并应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
企业处置不合格产品服务的方式含纠正、限制、退货和获得让步接收的授权等。
内审是验证企业实际实施情况是否符合企业管理体系策划的要求,并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和保持。
设备管理、环境保证、计量准确性,这些都是企业资源管理中需要控制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