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镀时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槽体周边应设置通风装置,并确保吸风口处的风速为( )m/s。
A.5~10
B.7~10
C.5~7
D.6~10
2.电镀的排风总管应有不小于( )的排水坡度,并在风管的最低点和通风机的底部采取排水设施,如果排出的液体有毒,应排入相应的废水池,并进一步加以处理。
A.0.5
B.0.05
C.0.005
D.0.001
3.电镀生产线通道或工作平台高度不小于( )mm时,应设置防护栏杆和工作平台挡板,栏杆和挡板高度应不小于110mm。
4.电镀所用导电杆应能满足电镀所需的电流和承受的重量,且便于清洗铜排;导电座与槽体之间、槽体与地面之间都应设有可靠的( )。
5.电镀所用排水管道应根据排放液体的化学性质和温度选择合适的材质,且不得( )。
6.电镀侵蚀处理操作应注意( )。
A.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温降。
B.操作过程中不能使用控温设备。
C.酸液飞溅到身上,应立即除去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弱碱冲洗。
D.酸液飞溅到身上,应立即除去衣物,用大量弱碱水冲洗,再用清水冲洗。
7.电镀槽钢槽底面应离地面不小于( )mm,以防设备腐蚀。
8.电镀生产过程中的排风系统设置应遵循的原则错误的是( )。
A.有机溶剂除油槽不能与其他槽体的排风合并, 应设置单独的排风系统并考虑防火防爆措施。
B.各类槽子与喷砂机的排风不能合并。
C.氰化物槽与酸槽的排风可以合并。
D.铬酸槽、硝酸槽的排风应各自单独设置。
9.电镀的电加热管的加热区上限位置应低于糟液最低液面( )。
A.50mm
B.60mm
C.70mm
D.80mm
10.下列关于电镀槽槽体的要求错误的是( )。
A.槽体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B.槽体应无裂纹、变形、渗漏。
C.电镀槽及其衬里的材料应耐腐蚀、耐高温。
D.带衬里的钢槽应无需设置检漏装置。
11.电镀槽槽体应高于操作者站立面( )mm以上,当低于此高度时,应设置防护栏。
13.电镀过程中酸、碱液操作错误的是( )。
A.搬运酸液或碱液前,应检查外包装是否完整。
B.配制或稀释酸液时,应使用冷水,不应用热水。
C.配置稀硫酸溶液时,应在缓慢搅拌状态下,将浓酸缓慢地加入热水中。
D.配置混酸溶液时,应先加硫酸,冷却后再加盐酸、硝酸。
14.电镀过程中化学氧化操作错误的是( )。
A.操作时应带耐温防酸手套。
B.碱液槽加碱时,为防止碱液溅出伤人,应先将碱块在槽外破碎后再移至铁丝篮中, 悬挂于碱液槽的上部, 然后沉入槽内, 边缓慢搅拌边加温, 使碱块充分溶解。
C.不应将冷水、带冷水的工件迅速放入已加温的槽体内,以防槽液暴溅。
D.采用人工方法往槽内投放工件,特别是带有深孔的零件时,应使工件有一定倾斜角度,并缓慢进行,以免槽液飞溅。
15.下列是关于操作人员暂时离开电镀生产岗位时应进行的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充分洗涤手部、面部、漱口、更衣
B.接触氰化等剧毒品的人员,应进行消毒处理
C.每班生产结束之后,应沐浴更衣
D.防护用品可穿离工作场所
16. 进出厂(所)区停车场的行驶速度限制是( ) 。
A. 5km/h
B. 15 km/h
C. 20 km/h
D. 30 km/h
17. 以下灭火器报废期限为 6 年的是( ) 。
A. 水基型灭火器
B. 干粉灭火器
C. 洁净型气体灭火器
D. 二氧化碳灭火器
18. 二氧化碳灭火器报废期限是( ) 。
A. 5 年
B. 6 年
C. 10 年
D. 12 年
19. 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主要是( ) 。
A.发现职业病病人
B.发现疑似职业病人
C.发现有无职业禁忌症
D.发现其他疾病
20. 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接触噪声的最高限值是( ) 。
A.80 dB(A)
B.85 dB(A)
C.100 dB(A)
D.115 dB(A)
21.下列关于电镀导电杆的要求正确的是( )。
A.应满足电镀所需的电流
B.应满足电镀所需承受的重量
C.便于清洗铜排
D.需包袱绝缘层
22.电镀槽应设置绝缘层的位置有( )。
A.导电座与槽体之间
B.槽体与导电杆之间
C.槽体与地面之间
D.导电杆与导电座之间
23.电镀槽槽体应( )。
A.有足够的强度
B.有足够的刚度
C.无裂纹
D.无变形
E.无渗漏
24.电镀工劳动防护用品有哪些( )。
A.护目镜
B.耐酸碱围裙
C.耐酸碱手套
D.口罩
25.下列关于电镀设备紧急停止机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紧急停止机构应设置在使操作者易于接近且无操作危险的地方。
B.由多人协同操作的机器,只需在其中一个操作点设置紧急停止机构即可。
C.紧急停止机构必须保证在任何操作程序下都能停止机器的工作。
D.紧急停止机构被重调以前,任何启动机器的操作应是无效的。
26. 以下属于散发火花地点的是( ) 。
A. 有飞火的烟囱
B. 进行室外砂轮作业的固定地点
C. 室外电焊作业的固定地点
D. 室外气焊、气割作业的固定地点
27. 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特征属于乙类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的是( ) 。
A. 闪点不小于 28℃,但小于 60℃的液体
B. 爆炸下限小于 10%的气体
C. 助燃气体
D. 甲类氧化剂
28. 关于火灾危险性类别的确定,以下正确的是( ) 。
A. 同一厂房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
B. 厂房的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防火分区内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
C. 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按实际情况确定
D. 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E. 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小于 10%气体的固体物质
29. 关于仓库以下正确的是( ) 。
A. 员工宿舍严禁设置在仓库内
B. 办公室严禁设置在甲类仓库内,也不应贴临
C. 休息室严禁设置在乙类仓库内,也不应贴临
D. 办公室、休息室不应设置在丁类仓库内
30. 室内储存场所内不应使用的电器包括( ) 。
A. 电炉
B. 电烙铁
C. 电热水器
D. 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
32.电镀槽及其衬里的材料应耐腐蚀、耐高温。( )
33.带衬里的电镀钢槽应设置检漏装置, 防止衬里损坏后导致槽液腐蚀槽体。 ( )
34.作业现场应配置可清洗面部的应急处理装置,该装置应定期维护、检修,确保灵敏、可靠。( )
35.电镀后的排水管道应根据排放液体的化学性质和温度选择合适的材质,且不得腐蚀、变形。( )
36.酸、碱等腐蚀性物质的储罐应与工作场地分开,应采取防溢流、防渗漏及其泄漏收集沟槽或围堪等防护措施,其输送管道应采用耐腐蚀材料。( )
37.电镀液配置和调整时,一般将固体化学药品在槽外溶解后再快速加入槽内,不应将固体化学药品直接投入槽液中。( )
38.操作人员应穿戴好防护用品再进入电镀操作岗位。在有毒气体可能逸出的场所,部分电镀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工作服、胶靴、手套。( )
39.电镀溶液配置或调整、运输和使用酸碱溶液等场所,操作人员应戴长胶裙、护目镜和乳胶手套。( )
40.在维护电镀设备时,清洗阳极板时应戴耐酸耐碱手套,并防止极板的金属毛刺和碎片刺伤皮肤。( )
41.处理大工件的电镀槽体,槽体底部应设置防砸底板,防止工件跌落而损坏镀槽底板,引起槽液泄漏。( )
42.自动电镀生产线应具有槽液快速循环和溢流的措施,避免镀槽液面因聚集大量氢气泡而发生氢气爆炸的现象。( )
43.电镀用的所有电加热的槽体均应布置液位计,在加热过程中液面降低至所示液面时,电加热应自动停止,液面低于液位计所示液面时,应无法启动电加热。( )
44.电镀生产设备中的酸性和有毒性加热槽产生的凝结水, 可回收至锅炉房。 ( )
45.电镀产生的不同性质的废水应分开排入废水池,含有氰化物的废水管道和处理装置应单独设置。( )
46.电镀作业时,如果存在被加工料、碎块或液体从设备中飞溅的危险情况,应设置透明的防护罩、隔板等防护措施。( )
47.氰化槽和有机溶剂槽的排风系统,其风管的正压段可穿过其他房间。( )
48.地坑及明沟应考虑防腐蚀的措施,一般用防滑、防腐蚀材料贴面;有热水排出的地方,还应考虑温度对面层黏合材料的影响。( )
49.热力管道外层应包裹保温材料,并涂红色标记。( )
50.电镀槽及其衬里的材料应耐腐蚀、耐高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