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入学考试

欢迎参加本次考试,祝你考得好成绩
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错的一组()
A.飞驰(chí)妩媚(mèi)眺(tiào)望
B.沮(jǔ)丧 提供(ɡònɡ)吞没(mò)
C.衣襟(jīn)抵御(yù)倾(qīnɡ)听
D.洒(sǎ)脱 沉着(zhuó)拘(jū)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组是( )
A.窗外大雨滂沱,她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
B.我和同桌相视一笑,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C.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有条有理。
3.下列诗句与“盼”有关的是( )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D.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历史上有很多交友佳话,“知音之交”指( ),“生死之交”指( ),“管鲍之交”指( )。 A.管仲和鲍叔牙 B.伯牙和钟子期 C.刘备、关羽和张飞
ABC
CBA
BCA
ACB
5.下面材料可以表现“时间的脚印”这一主题的是( )(多选)
A.爷爷脸上长出皱纹,头发变白,腿脚也不如以前灵活。
B.中国探月工程标志上的脚印。
C.大树是时间的记录者,树的年轮代表着它的年龄。
D.《国家宝藏》中的国宝文物前世今生的故事。
(一)文言文阅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漫浪:随随便便。急:要紧。 6.解释下面的句子。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7.读书“三到”指的是 、 、 。其中,最重要的是 ,这是因为 。(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
    ____________
(二)对比阅读

文段1: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选自老舍的《草原》)



文段2: 朋友们总说,草原上最好的季节是七八月。[一望无际的碧草如毯,上面盛开着数不清的五彩缤纷的花,如繁星在天,如落英在水,风过时草浪轻翻,花光闪烁,那景色是何等地迷人。]但是不巧,我总赶不上这个季节,今年上草原时,又是八月之末了。 驱车上了草原,从围场县出发,翻过山,穿过茫茫林海,过一界河,便从河北进入内蒙古境内。刚才在山下沟谷中所感受的峰回路转和在林海里感觉到的绿浪滔天,一下都被甩到另一个世界上,天地顿时开阔得好像连自己的五脏六腑也不复存在。两边也有山,但都变成缓缓的土坡,随着地形的起伏,草场一会儿是一个浅碗,一会儿是一个大盘。草色已经转黄了,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由于地形的变换和车子的移动,那金色的光带在草面上掠来飘去,像水面闪闪的亮波,又像一匹大绸缎上的反光。草并不深,刚可没脚脖子,但难得的平整,就如一只无形的大手用推剪剪过一般。看着这些,你突然会感到自己身体的四壁已豁然散开,所有的烦恼连同所有的雄心、理想都一下逸散得无影无踪。你已经被融化在这透明的天地间。 (选自梁衡的《草原八月末》)

8.文段1写出了草原( )的特点,文段2写出了草原( )的特点。
    ____________
9.文段1中,加点词语“一碧千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和词语“翠色欲流”、“碧草如毯”意思相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0.读两个文段中画"(  )”的句子,完成练习。 文段1中,“无边的绿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白色的大花”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段2中,作者把“一望无际的碧草”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五彩缤纷的花朵”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文段都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1题 | 被引用1次

使用此模板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