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悸、气短中药泡洗常选用红花、当归、川芎、薄荷、艾叶等。
2、 心悸、气短穴位按摩选穴为神门、心俞、肾俞、三阴交、内关。
3、心悸、气短耳穴埋豆选穴为心、肺、神门、肾、内分泌。
第4题 心悸、气短穴位贴敷选穴为关元、气海、膻中、足三里等。
第5题 胸痛、胸闷中药泡洗常选用红花、当归等活血化瘀药物。
第6题 胸痛、胸闷耳穴埋豆选穴为心、神门、交感、肾、内分泌。
第7题 心痛发作期寒凝血瘀证的表现哪个选项不是()
第8题 心痛缓解期常见证候哪个选项不是()
A.气虚血瘀证
B.气虚痰瘀证
C.气滞血瘀证
D.痰阻血瘀证
第9题 心痛缓解期,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脉弦滑。()
A.气虚血瘀证
B.气滞血瘀证
C.寒凝血瘀证
D.痰阻血瘀证
第11题 便秘患者穴位按摩取穴为天枢、气海、膻中等。
第12题 心悸、气短中药泡洗常选用红花、当归、川芎、薄荷、艾叶等。
第13题 心痛缓解期常见证候哪个选项不是()
A.气虚血瘀证
B.气虚痰瘀证
C.气滞血瘀证
D.痰阻血瘀证
第14题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有哪些()
A.耳穴贴压(耳穴埋豆)
B.中药泡洗
C.穴位贴敷
D.以上都是
第15题 心痛发作期,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涩。()
A.气虚血瘀证
B.气滞血瘀证
C.寒凝血瘀证
D.痰阻血瘀证
第16题 心痛发作期,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滑。()
A.气虚血瘀证
B.气滞血瘀证
C.寒凝血瘀证
D.痰阻血瘀证
第17题 胸闷、胸痛: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酌情汇报医师。()
第18题 心痛缓解期,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A.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
B.气滞血瘀证
C.寒凝血瘀证
D.痰阻血瘀证
第19题 心痛缓解期,胸闷、胸痛,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A.气虚血瘀证
B.气滞血瘀证
C.寒凝血瘀证
D.痰阻血瘀证
第20题 心痛缓解期,胸痛发作频繁、加重,口苦口干,口气浊臭,烦热,大便秘结,舌紫暗或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A.热毒血瘀证
B.气滞血瘀证
C.寒凝血瘀证
D.痰阻血瘀证
第21题 心痛发作期证型包括()
A.寒凝血瘀证
B.气滞血瘀证
C.阳虚血瘀证
D.阴虚血瘀证
第22题 心痛缓解期证型包括()
A.气虚血瘀证
B.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
C.痰阻血瘀证
D.气滞血瘀证
E.热毒血瘀证
第23题 气虚血瘀证临床表现包括()
A.胸闷、胸痛,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
B.乏力气短
C.心悸汗出
D.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
E.脉弦或有间歇
第24题 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临床表现包括()
A.胸闷隐痛,时作时止
B.心悸气短
C.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
D.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第25题 痰阻血瘀证临床表现有()
A.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
B.气短,肢体沉重
C.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
D.舌暗苔浊腻,脉弦滑。
第26题 气滞血瘀证临床表现有()
A.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
B.喜叹息,舌暗或紫暗
C.苔白,脉弦
第27题 情志调理内容包括()
A.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刺激。
B.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针对性给予心理支持。
C.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转移法。
第28题 热毒血瘀证临床表现有()
A.胸痛发作频繁、加重
B.口苦口干,口气浊臭
C.烦热,大便秘结
D.舌紫暗或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第29题 生活起居要求有()
A.环境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B.避免劳累、饱餐、情绪激动、寒冷、便秘、感染等诱发因素,戒烟限酒。
C.起居有常,发作时休息,缓解期适当锻炼,如快步走、打太极拳等,以不感疲劳为度。
第30题 使用活血化瘀药要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常用药物有()
A.丹参、丹红
B.红景天、血栓通
C.参芎、舒血宁
D.红花、灯盏细辛、苦碟子
第31题 胸痹心痛病患者出现心悸、气短,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选取()等穴位,伴失眠者配伍交感、内分泌等穴位。
第32题 寒凝血瘀者,宜食温阳散寒、活血通络之品,如()
A.龙眼肉、羊肉、韭菜
B.荔枝、山楂、桃仁
C.薤白、干姜、大蒜
第33题 气虚血瘀者,宜食益气活血之品,如()
A.鸡肉、牛肉、蛇肉
B.山药、木耳
C.大枣、薏苡仁
第34题 胸痹心痛病患者出现心悸、气短、便秘,可予()
A.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
B.遵医嘱穴位贴敷:可用醋调大黄粉、吴茱萸粉或一捻金贴敷神阙穴;
C.遵医嘱穴位按摩:虚寒性便秘,取穴天枢、上巨虚等穴位;实热性便秘取穴足三里、支沟、上髎、次髎等穴位;
D.晨起饮温水一杯约200~300ml(消渴患者除外),15分钟内分次频饮;
第36题 痰阻血瘀者,宜食通阳泄浊,活血化瘀之品,如()
A.海参、海蜇、薏苡仁
B.荸荠、冬瓜、海带
C.白萝卜、蘑菇、百合
D.扁豆、桃仁、柚子
第37题 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者,宜食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品,如()
A.甲鱼、鸭肉、海参
B.木耳、香菇
C.荸荠、百合
D.莲子
第38题 心悸、气短 以下措施正确的是()
A.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频率、节律,面唇色泽及有无头晕、黑蒙等伴随症状。
B.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取关元、气海、膻中、足三里、太溪、复溜等穴位。
C.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选取心、肺、肾、神门、皮质下等穴位,伴失眠者配伍交感、内分泌等穴位。
第39题 胸痹心痛患者饮食宜选着()。
A.饮食有节制
B.宜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
C.忌食烟酒、咖啡之品
D.忌食破气耗气、生冷性凉、油腻厚味、辛辣香燥的食品
第40题 胸痹心痛病患者出现胸闷、胸痛发作时()
A.绝对卧床休息
B.必要时给予氧气
C.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或速效救心丸
D.必要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