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制作的原料是()。
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
湖南晒青毛茶
湖北晒青毛茶
浙江绿茶
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遵循的国标是()。
GB/T 9833.2
GB/T 9833.6
GB/T 7718
GB/T 22111-2008
普洱茶初制过程是指()。
鲜叶经摊晾-杀青-揉捻-渥黄-晒干或阴干的过程
鲜叶经摊晾-发酵-杀青-揉捻-晒干或阴干的过程
鲜叶经摊晾-杀青-揉捻-干燥-发酵的过程
鲜叶经摊晾-杀青-做青-揉捻-烘干的过程
普洱茶精制过程筛分风选工序目的是()。
除杂
分出条形
利于拼配和提高综合利用效率
以上答案都正确
普洱茶制作需蒸茶工艺,其目的是()。
便于成型时茶叶保持条形
增加茶叶黏性
杀菌
以上答案都正确
晒青毛茶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特征性多酚物质是()。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GCG)
没食子酸(GA)
表儿茶素(EC)
发酵小分子多酚
茶叶中多酚物质经过微生物转化结构发生变化,下列属于多酚转化类型的是()。
茶多酚和茶氨酸结合产物
儿茶素类甲基化,乙酰基化产物
儿茶素类B环氧化、转化产物、衍生化产物
以上都正确
关于普洱茶发酵的变革,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第一代发酵技术是指茶叶在自然环境下长期存放,缓慢发酵的过程。
第二代发酵技术是指人工渥堆.自然接种的茶叶固态发酵技术。
第三代发酵技术,为大益首创,又称“微生物制茶法”,是指人工可控,菌方生产的茶叶固态发酵技术。
以上答案都正确。
关于第三代发酵技术的特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第三代发酵技术是大益首创,采用可控工艺、多轮次高温固态发酵的新技术。
微生物发酵茶富含茶叶成分、茶叶转化成分、微生物代谢产物等。
微生物发酵茶实质上是一款发酵食品。
以上答案都正确。
花茶的基本工艺正确的是()。
茶坯的处理—花坯与花拌合—窨花—通花—起花—烘干—提花—包装
茶坯的处理—花坯与花拌合—通花—窨花—起花—烘干—提花—包装
茶坯的处理—花坯与花拌合—窨花—起花—通花—烘干—提花—包装
茶坯的处理—花坯与花拌合—窨花—通花—提花—烘干—起花—包装
目前属于世界上产量最多,销量最大的一种红茶是()。
普洱茶的种类中不包括的一项是()。
普洱紧压生茶
普洱生散茶
普洱紧压熟茶
普洱熟散茶
普洱茶的现代渥堆发酵工艺于哪年在勐海茶厂试制成功?
茶鲜叶中茶多酚含量约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
10%左右
1.5%—3%
20%—35%
10%—15%
红茶加工过程中,对其色.香.味形成起主导作用的是()。
绿茶高温杀青的主要标志是能够迅速地使叶温达到()℃以上,以便尽快地抑制酶活性。
()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传统的出口商品,堪称我国“国饮”。
茶叶的干燥过程中以下不是主要影响干燥效果的因素的是()。
茶叶的揉捻过程中加压的规律为()。
重——轻——重
轻——重——轻
轻——轻——重
重——重——轻
普洱茶熟茶的基本工艺()。
杀青—揉捻—干燥
摊晾—揉捻—发酵—干燥
发酵—筛分—拣剔—匀堆—蒸压—烘制—成型
萎凋—干燥
普洱生茶的基本工艺()。
杀青—揉捻—干燥
摊晾—揉捻—发酵—干燥
筛分—拣剔—匀堆—蒸压—烘制—成型
萎凋—干燥
黑茶渥堆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其呼吸代谢释放出热量,从而导致渥堆叶温度随渥堆时间的延长而()。
圆筛主要是分离茶叶长短或大小的,对于条形茶是分离茶条的()。
花青素又称(),是一类性质较为稳定的色原烯衍生物,种类很多,呈青色.铜红色等。
绿茶是以鲜叶为原料,经(1)、(2) 、 (3)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1) 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
红茶是以鲜叶为原料,经(1)、(2) 、 (3) 、(4)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1) 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
黄茶是以鲜叶为原料,经(1) 、(2) 、(3) 、(4)等生产工艺制成的产品。
(1) 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
白茶是以特定茶树品种的鲜叶为原料,经 (1)、(2)等生产工艺制成的产品。
(1) 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
乌龙茶是以特定茶树品种的鲜叶为原料,经(1)、(2)、(3)、(4) 、(5) 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1) 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
黑茶是以鲜叶为原料,经(1) 、(2) 、 (3) 、(4)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1) 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