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长对本工段标准操作卡审核合格后,由()进行审批。
14.青岛总装车间标准化评审过程中,每月发布车间各工段标准化符合率及作业观察完成率,作为月度标准化之星团队的评选数据。
11.标准操作卡-行走路线图的作用是:1、显性化工作流程,发现行走浪费便于优化;2、记录器具、物料局,便于位置调整规划。
2.标准化操作卡更新应在()个工作日内,完成对应标准操作卡的更新、审核审批及现场悬挂。
3.班组长首先对标准操作卡签字确认,工段长再对本工段的()进行核,确保标卡内容和AP系统、PDM图、相关工艺要求一致。
标准操作卡
操作顺序卡
操作方法卡
D、行走路线图
5.有关操作的匹配标准、工艺参数、拧紧力矩等标注在操作方法卡()里。
A、注意事项栏
B、危险源栏
C、安全作业要求栏
D、异常状态处理栏
7.标卡顺序卡PR号一栏,PR号若包含“+”,表示()。
10.()可以统一各班次用相同的工作方法完成工作任务。
.员工实际操作的步骤内容不可出现了多于或少于标卡步骤的情况。
5.操作方法卡的操作方法描述中涉及质量与数量检查、安装到位判断和操作标准规范等要有清晰的判断标准。
操作方法卡内操作步骤与操作顺序卡内操作步骤不一致。
17.员工上岗前必须按标卡要求穿戴劳保用品并且穿戴物品与方法卡一致。
18.工作时,车辆是移动的,则不需要在行走路线图中画出“车辆”;如果车辆是固定的,则需要画出“车辆”。
20.行走路线图中,操作步骤编号的填写位置应与现场实际操作位置一致。
2.车间层面审核:车间标准化要素负责人针对生产及返修区域,定期进行标准化操作评审,()至少一次。
3.用()来避免缺陷,
A、生产节拍
B、生产工艺
C、标准化操作
D保证质量。
4.员工实际操作时,保证在()上按照操作方法卡质量风险的关注细节进行操作。
5.单车数量是指:本岗位内,该种零件单一车型的累计()数量。
6.标准化使工作流程更透明,将与标准的偏差(),直击浪费可以更好地做改善
8.标准操作卡的顺序卡,应是由属地规划从A P系统中导出,保证AP系统、标卡文件、()三项一致性。
9.有关质量方面的缺陷,须在(),进行预防性操作提示。
A、注意事项栏
B、危险源栏
C安全作业要求栏
D、异常状态处理栏
标准化使产量更透明,将与操作的偏差显性化,直击浪费。
12.在标卡的图表区域根据大概的结果画出操作位置、工位器具、工作台和零件架的摆放位置。
13.员工的实际操作的步骤内容要与标卡步骤内容完全一致,不可出现一步或多步操作错误、与标卡所写不一样的情况。
16.工作时,车辆是移动的,则不需要在行走路线图中画出“车辆”;如果车辆是固定的,则需要画出“车辆”。
17.行走路线图中,操作步骤编号的填写位置应与现场实际操作位置一致。
18.行走路线图中的工位器具、工作台、零件架的投影面积图例大小可随意编辑。
19.操作空间优化:产品被分到不同的工作区中(安装区域)。在分配需要完成的工作时必须保证员工可以在各自的安装区域内不受阻碍的工作。‘
20.操作方法的描述应细化到动作,如身体的位置,左、右手的工作,是否能双手操作,通过借助图片提示的方式标识零件的装配方向和动作顺序。内容中要描述出装配的零件名称和数量。
4.标准操作卡-()中所包含内容为:操作名称、适用车型、岗前安全确认、操作步骤、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危险源、安全作业要求、异常状态处理、工作结束后及会签信息的填写。
A操作顺序卡
B、操作方法卡
C、行走路线图
D、圆点图
车间层面审核:车间标准化要素负责人针对生产及返修区域,定进行标准化操作评审,()至少一次。
10.标准操作卡中操作顺序卡最终由()、工业工程师、现场工程师、工长、班长签字后生效。
6.针对生产节拍变化,标卡更新流程:节拍发生调整时,工艺工程师组织各(),在不改变工艺要求、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对各岗位的装配内容重新组合,制作当前节拍下的标准操作卡。
8.当前节拍的标准操作卡应放置在()在员工需要标准操作卡的时候,能够及时拿到标卡。已停止使用的准操作卡,由班组()。
A、现场;销毁
B班组;留存
C现场;留存
D、班组;销毁
3.经过审核、批准的标准操作卡才能正式生效;现场的标准操作卡要求是
2.当AP导出的顺序卡和实际不符或缺少信息(如:工具、零件等信息)的,需要班长沟通()进行确认或更改,保证一致性。
1.有关质量方面的缺陷,须在(),进行预防性操作提示。
A、注意事项栏
B、危险源栏
C、安全作业要求栏
D、异常状态处理栏
9.有关操作的匹配标准、工艺参数、拧紧力矩等标注在操作方法卡()里。
A、注意事项栏
B、危险源栏
C、安全作业要求栏
D、异常状态处理栏
7.标准操作卡-()中为满足指导效果,可使用图片进行工作顺序和注意事项的提示。
A、操作顺序卡
B、操作方法卡
C行走路线图
D、圆点图
16.标准化操作是针对安全和产量,没有物料/工装/投资和面积等浪费的完美的工艺流程。
14.员工实际操作时,可一次拿取很多螺栓,安装完成后再将剩余螺栓放回料箱。
12.标准操作卡中操作顺序卡中,基础信息包含工段、班组、工位、岗位、适用车型、节拍。
19.行走路线图中,操作步骤编号的填写位置应与现场实际操作位置一致。
15.员工的实际行走路线要与路线图一致,不能出现多走、少走或行进路线不一致的情况。
员工所在工位的现场布局要与路线图一致不可出现放置位置错误、放置的东西(如料架、工作台等)多于或少于路线图的情况。
1.正确的操作方法是用()来衡量的。
A、生产节拍
B、生产质量
C标准化操作
D、师傅传授
2.标准操作卡-()中为满足指导效果,可使用图片进行工作顺序和注意事项的提示。
A、操作顺序卡
B、操作方法卡
C、行走路线图
D、圆点图
3.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辅助时间?()
A、拆包装
B、从料箱拿取零件
C摘防尘塞
D紧固螺栓
4.单车数量是指:本岗位内,该种零件单一车型的累计()数量。
5.标准化使工作流程更透明,将与标准的偏差(),直击浪费可以更好地做改善
6.车间层面审核:车间标准化要素负责人针对生产及返修区域,定期进行标准化操作评审,()至少一次。
7.经过审核、批准的标准操作卡才能正式生效;现场的标准操作卡要求是()。
8.标卡顺序卡PR号一栏,PR号若包含“+”,表示()。
13.标准操作卡中操作顺序卡中,基础信息包含工段、班组、工位、岗位、适用车型、节拍。
14.员工的实际行走路线要与路线图一致,不能出现多走、少走或行进路线不一致的情况。
9.操作顺序卡是用来规定操作顺序与每道工序所需要的()。
15.没有标准的工作会影响员工的身体及心理健康,制定标准化的岗位会重点考虑人机工程的问题,同时避免工作中安全隐患的发生。
16标准化操作卡是由操作顺序卡、操作方法卡、行走路线图三部分组成。
18.操作方法卡的操作描述必须描述该操作所使用的工具、辅具、工装、设备等,明确装配顺序及装配位置。
19.行走路线图,用于明确操作者操作顺序及行走路线,分析工艺编排是否有干涉,行走线是否合理,以此为基础开展改善活动。
20.行走路线图中的工位器具、工作台、零件架的投影面积图例大小可随意编辑。
2.标卡内所有车型栏内信息只需起到提示作用,不需保持一致
13.操作方法卡的操作方法描述中涉及质量与数量检查、安装到位判断和操作标准规范等要有清晰的判断标准。
14.员工实际操作时使用的工具或设备的参数不需要与标卡保持一致。
7.操作方法卡的操作方法描述和图例要描述完整详细,不能出现简写不明确不便于理解的现象,描述内容可以与图例不对应
2.员工实际操作时,操作步骤的顺序要与()的步骤顺序一致,不能出现实际操作顺序错乱的情况。
A、师傅培训
B、操作习惯
C、操作顺序卡
D、行走路线图
5.标准化操作是针对人和技术,没有物料/工装/投资和面积等浪费的完美的(
11.标准操作卡-行走路线图,包含:工段、班组、工位、岗位、适用车型、节拍、行走路线示意图、行走流程描述、图例等双班次班长签字生效。
1.现场工程师审批合格后,最后由规划()及工业工程师确认、会签。会签后,标准操作卡正式生效。
6.针对生产节拍变化,标卡更新流程:节拍发生调整时,工艺工程师组织各(),在不改变工艺要求、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对各岗位的装配内容重新组合,制作当前节拍下的标准操作卡。
分值5分
A、班组长
工段长
区域主管
D、现场工程师
2.对于一些装配难点、关键工序、特殊工艺要求、质量控制要点等,必须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