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下列现象中能体现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特殊行为的是()。
细胞分裂过程中DNA进行复制
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移向两极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细胞分裂末期形成细胞板
下列不属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原因的是()。
同源染色体分离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着丝粒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细胞一分为二
科学家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萨顿通过对蝗虫减数分裂过程的研究提出假说
萨顿提出的假说是“基因在染色体上”
萨顿采用测交实验验证他的假说是否正确
萨顿探索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过程是观察→比较→提出假说
摩尔根利用果蝇的眼色遗传实验得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结论。下列关于摩尔根的遗传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摩尔根在果蝇交配前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杂交实验过程涉及了正反交实验,即红眼(♀)×白眼(♂)和白眼(♀)×红眼(♂)
实验中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结果支持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摩尔根做的测交实验属于假说——演绎法步骤中的实验验证阶段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不受染色体行为影响
下列关于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时提出的假说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基因在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果蝇的眼色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雌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不同
下列关于伴性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通过伴性遗传可以测定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
伴性遗传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通过伴性遗传得到的后代都能稳定遗传
通过伴性遗传得到的后代表现型一定相同
下列有关摩尔根的果蝇眼色的伴性遗传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F1全为红眼,F2出现白眼性状,且白眼只出现在雄果蝇中
对F2每一对性状进行分析,比例都接近3:1
F2的性状表现有3种,比例接近3:1:1
F2的基因型有5种
摩尔根用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做亲本进行杂交,获得F1,F1雌雄交配得F2,F2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数量比接近3:1,且白眼果蝇全为雄性。与F2出现这种比例无直接关系的是()。
亲本必须是纯种的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
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2种,比例为1:1
F1雌雄交配时2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F1的雌、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都能发育成新个体
下列有关伴性遗传中基因传递规律的几组比例最能直接说明伴性遗传特点的是()。
F2中性状分离比为3:1
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
F2基因型的数量比为1:2:1
F1测交后代中不同性状个体的数量比为1:1
某家庭中有红绿色盲患者,假如红绿色盲基因(b)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要判断一个女性是否携带红绿色盲基因最理想的方法是()。
让该女性充分成长,以观察其是否会患红绿色盲
让该女性与正常男性(XBY)交配,观察后代情况
让该女性与红绿色盲男性(XbY)交配,观察后代情况
从该女性的表现型即可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