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已离开0次
已达0次,系统自动交卷
《马说》“天天练”(周四)
诸葛学堂《窦神归来文言文全年班》第26讲第二练
*
1.下列默写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20分)
A.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B.骈死于槽枥之间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食之不能尽其材
查看答案
*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0分)
A.(或:有时候)一食或尽粟一石
B.(道:道理)策之不以其道
C.(是:这)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D.(故:所以)故虽有名马
查看答案
*
3.下列句中“其”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0分)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安求其能千里也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其真无马邪?
查看答案
*
4.下列句中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0分)
A.(食)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
B.(虽)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C.(策)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
D.(能)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查看答案
*
5.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的一项是(20分)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查看答案
*
6.(初中附加题) 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0分)
A. 博学而笃志
B. 舍生而取义者也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查看答案
*
7.(初中附加题) 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10分)
A.地位低下的“奴隶人”由于忌恨千里马,所以在精神上侮辱它,在物质上亏待它。
B.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者强调伯乐的重要性。
C.文章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
D.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前一句表示反问语气,后一句表示推测语气,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查看答案
投票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