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信武胜里汉派美食节,等你来投票!

作为一个武汉人

或者一个在武汉生活的你

哪个才是你心目中最正宗的汉派美食?

热干面?

烧麦?

……

你知道的也太少了!

 

  

 

投票时间:

2015年9月5日—9月27日

 

奖品:Apple Watch(1个)

200元加油卡(3张)

购书卡(5张)

*1. 来投票
最多选择 5 项, 最少选择 1 项
武汉热干面——热干面是武汉市颇具特色地早餐小吃。热干面面身为碱水面,淋以芝麻酱,辅以葱花、辣萝卜等各种佐料,价廉味美。是诸多人喜欢地面食之一。
面窝——武汉的汉族小吃之一,也是武汉特有的点心食品。面窝创始于清光绪年间,因四周厚而中间薄得干脆成了一个小洞,呈凹状,因此得名。面窝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很有味道。
豆皮——又称三鲜豆皮,是湖北省武汉市著名的传统小吃。味咸,外层由绿豆粉混和蛋浆煎成;下层则是由糯米饭混著滷制过的笋丁、肉粒和榨菜,吃起来口感香糯而味鲜,广受市民喜爱。
牛肉面——它风味独特,受到人们的喜爱,除了品味以外,喝上一碗香气诱人、鲜味浓郁的牛肉原汤也是一种美味的享受,武汉市民都把它当做早餐、午餐、晚餐、休闲食品,随时随地都在吃。
煎包——以半煎半蒸的成熟方式制成,成品底面煎成焦黄,上面白嫩,馅满面松,颇受武汉市民喜爱。
糯米包油条——又叫糍饭团,是湖北有名的早点小吃,汉族特色小吃,将糯米蒸熟后,平铺撒上炒好的黑芝麻,或者在糯米饭内外各粘一层炒熟的黄豆粉,再将油条放在糯米饭上,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放上榨菜、火腿等,然后用糯米饭将油条包住,即可食用。
汤包——武汉的汤包是在苏式汤包的传统作法上不断改进而成的,有名的是“四季美”汤包,武汉四大名小吃之一。用发酵面皮包裹肉馅,把皮捏成鲫鱼嘴状,用小笼蒸制而成。
糊汤粉——著名武汉汉族小吃,是与油条相配的小吃品种,凡卖糊汤粉,必卖油条。被誉为“武汉一绝”的鲜鱼糊汤粉泡油条,是经典的汉味名吃。一碗飘着鲜美鱼香味儿的糊汤粉,扑面而来的是水乡泽国、鱼米之乡的气息和味道。
欢喜坨——又叫做喜团、麻汤圆、麻鸡蛋,还有个更雅的名字叫“麻圆”,并以这个名称入选“中国名点”。是早点的一种,糯米粉滚成圆团,上面覆上一层芝麻,炸熟后外脆内软,金黄圆润,趁热吃,感受到糖汁四溢,麻仁香浓。
糯米鸡——是中国广东、武汉等地特色食品的一种,属于粤菜菜系。糯米鸡制法是在糯米里面放入鸡肉、叉烧肉、咸蛋黄、冬菇等馅料,然后以荷叶包实放到蒸具蒸熟。
蛋酒——是一种“过早”饮料,喝蛋酒多在吃油条或面窝之际。蛋酒香浓可口,色淡而甘甜,口感极佳,酒气不重,喝后却觉得身子暖和。
烧卖——又称烧麦、肖米、稍麦、鬼蓬头,是形容顶端蓬松的形状,是一种以烫面为皮带馅上笼蒸熟的面食。是一种面制的食品。
排骨藕汤——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名肴,属于湖北菜,该菜既有藕的清甜又有排骨的香浓,藕块吃起来口感粉糯又不失清脆,鲜香味美,营养丰富,开胃益血,有补气补钙的功效,是温润美味汤的佳品,也是湖北接待贵客的必备菜之一。
鸭脖子——武汉市著名的汉族小吃,最早起源流传于清朝洞庭湖区的常德,经湖南流传至四川和湖北,近年来风靡全国。酱汁类食品通过多种香料浸泡,然后经过风干、烤制等工序精致而成,是一道佐酒佳肴。
油焖大虾——是一道湖北菜,属鄂菜系,起源于湖北江汉油田,已传遍世界各地,并根据当地口味进行改良,成为一道名菜。油焖大虾的主要食材是小龙虾,主要烹饪工艺是炒焖,是著名的美味佳肴。
武昌鱼——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中型湖泊。武昌鱼营养丰富,一般人都可食用,老少皆宜,因名字而得名。
豆丝——是武汉市黄陂区三大汉族传统小吃之一(其他还有黄陂三鲜),当地特产。豆腐干切成丝状,加配料烹煮而成。也叫干丝。 豆丝是用大米、绿豆等按一定比例打浆摊成饼此时为湿豆丝,一般吃饭是直接抹上酱料或自行包菜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