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5 2300

如何让行为问题更容易回答?

作者:调研家

行为问题(Behavioral Question)提问人的行为或经历,是问卷调查的常见题型。如“过去1年您去过几次医院?”、“过去1周您有多少次在外就餐?”或者“您家孩子过去半年上过哪些线上课程?”

 

 

与之相对的是态度问题(Attitudinal Question),关注人们主观的观点或意见。我们能通过二者的定义清晰感受到,行为问题提问的是客观、事实的信息,理论上受访者的答案可验证真假,这也是两种问题的一个重要不同。

 

 

既然行为问题提问的是客观的行为和事实的信息,受访者会面临一个重要挑战——回忆相关信息。行为问题的设计看似简单直接,但如果处理不好信息回忆问题,很有可能会导致受访者的填答出现重大偏差。因此,本文主要帮助大家解决这一问题。特别指出,本文只针对一般行为问题,至于行为问题中特殊的一类敏感问题,有特殊处理方法,本文并不涉及。

 

 

回答行为问题有多难?

 

 

有些行为问题较易回答,如大学毕业时间、孩子生日等,此等人生大事,很多人终生都难忘。但有些行为问题却很难回答,比如接下来的几个问题:

 

 

例a. 包括医保基金为您支付的费用在内,过去1年您家医疗总开支是多少?

例b. 过去1个月,您在做家务上花了多少小时?

例c. 过去1个月,您总共进行过多少次网购?

 

 

相信其中任何一道题都需要受访者好好思考一下才能得出答案。而这三个问题也恰好对应人们回答行为问题时面临的记忆困难的三种形式:

 

 

1、受访者不清楚题目所需回答的信息。在例a中,绝大多数受访者压根就不知道医保基金为自己支付了多少医疗费用,要求受访者回答这部分费用,可以说是强人所难。

2、受访者具备回答题目所需信息的条件,但具体内容随着时间流逝记不清了。在例b中,有些受访者做时间加总时可能会漏掉一些做家务的时间。

3、受访者具备回答题目所需信息的条件,也没有忘记,但发生了记忆错位。在例c中,有些受访者不小心把发生在1个月前的网购经历记为发生在最近1个月内的。

 

 

 

 

当然,行为问题对每个人的难度系数是不一样的,如有些人总记不住结婚纪念日,从不网购的人能轻松回答网购次数,定时定量做家务的人计算过去一月甚至过去一年做家务的时间都很容易。但刨去这些特殊情况,如果一个问题对于大多数受访者来说都很难回答,那这个问题就要引起问卷设计者注意了。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设计行为问题,来减少受访者记忆误差呢?

 

 

帮助受访者减少记忆误差的七种方法

 

 

对于一些难以回忆的行为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能不问就不问。如上文提到的第一类记忆困难,受访者就不了解答题所需信息,这样的问题就算问了,也只能收集到不准确的信息。但如果受访者了解答题信息,只是因为记忆淡忘或者错位而可能发生答题偏差,那问卷设计者就可采取一些方法让受访者的回忆变得更简单,帮助受访者更详细、更精确地记起之前做过的行为。

 

 

第一,辅助回忆法,即在题目中提供给受访者一个或多个回忆的线索。

 

 

如在一项关于调查人们户外活动的问卷中,通过将选项一一列举的方式问受访者“过去一个月参加过什么样的户外活动”,这些选项就构成了辅助回忆的线索;相比用开放题的方式让受访者直接描述其参加过的户外活动,这种提供选项的方式会让回忆变得轻松很多。有些线索还可直接置于问题题干中,例如“您是多少个组织的成员——如工会、教会、互助组织?”这个题目的后半部分提供给受访者关于组织形式的一些线索。此外,线索还可用卡片、图片的形式呈现。

 

 

这种方法能帮助受访者记起那些可能完全被忘记的事情,回想起更详细更精确的行为信息。但使用这种方法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首先,用于辅助回忆的清单或例子应尽可能全面、没有遗漏,不然那些没有在清单中提及或被归入“其他”类的行为可能会出现漏报或低报的情况;其次,如果清单过长,可能会引起受访者反感并加重其答题负担,还可能会导致次序效应的出现(即受访者倾向于选择靠前或靠后的项目)。

 

 

 

 

第二,让问题变得具体。

 

 

这是为了让受访者更容易填答问卷,由此得到更为精确的行为报告。如在提问家庭收入时,我们应明确:所指的家庭成员包括哪些人,那些不同住的家庭成员或者暂时居住的家庭成员是否应考虑在内;是提问家庭什么时候的收入,过去一月,过去半年,还是过去一年;收入范畴包括哪些,除了工资性收入,是否还包括家庭经营、投资等方面收入。这种对题目的具体说明能让受访者更容易理解问题核心,更准确地回忆起相关行为,提高填答质量。

 

 

第三,选择一个恰当的回忆区间。

 

 

一个人能否准确回忆起一项行为,取决于该行为已经发生了多久,以及这个行为有多重要。对于非常重要的事件可选择更长的回忆时段,因为通常人们可以长时间记住重要事件的细节。如人们能记住三年前买房子花了多少钱,却很难记住三个月前买零食饮料花了多少钱。对于中等重要程度的事件可选择一到三个月的回忆区间来提问,对于低重要程度的事件可选择两个星期到一个月的时间段,甚至更短。

 

 

一些人们习惯进行概要性总结的行为事件也可采用一个较长的回忆区间来进行提问。如一个家庭的整体支出情况一般是繁多琐碎的,但由于很多家庭都有做年度预算和年度总结的习惯,现在一些平台也会给出年度的支出报告,所以相比提问过去一周或一月的家庭整体支出情况,提问过去一年家庭的整体支出情况对一些受访者来说可能更容易回答。

 

 

当然,选择一个恰当的回忆区间并不意味着收集到的数据一定是准确无误的,它只是将受访者的回忆误差尽可能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第四,使用定界法(Bounded Recall)。

 

 

定界法用于对同一组受访者同样的行为进行多轮重复访问的情景,目的是为了避免受访者将先前访问中已报告过的行为在后面访问中重复报告。具体来说,调查人员会在后面的访问中提示受访者先前已经报告过的行为。如在一个六月份进行的调查中,受访者会被先问到五月份花了多少钱用于服装购买,然后用五月的日期定界,询问受访者六月份花了多少钱用于服装购买。

 

 

要注意的是,定界法能帮助受访者减少记忆错位,但对记忆遗漏问题无效。

 

 

第五,考虑使用二手记录。

 

 

二手记录能减少受访者的记忆遗漏或错位,增进细节信息。如日常消费的票据或者银行的电子对账单可帮助受访者更准确填答关于消费内容、消费时间、消费金额等方面的信息。

 

 

第六,学会使用日记和追踪研究。

 

 

使用日记既能降低受访者对回忆的依赖,又能提供更精确的行为信息。这种方法要求受访者随时记录相关信息,或至少做到当天记录,适用于一些频繁发生又非重大的事件,如消费支出、时间花费、饮食情况等。

 

 

我们也可采取多次重复调查的方式来收集这些信息,而非使用日记,这种方式即追踪调查。通过多次、反复的调查来追踪事件或行为的发生和发展情况,相比很长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回溯性的调查,得到的信息一般会更可靠。

 

 

但无论是日记法还是追踪研究,执行的时间周期都较长,且都需要受访者高程度配合,实施成本会较高,因此很难被经常使用。

 

 

第七,使用更长的问题或多个问题。

 

 

通常我们会认为题目越简短越好,但一些研究发现,行为问题却适合更长的问题。因为更长的问题可提供更多记忆线索,起到类似辅助回忆的作用,并且较长的问题需要受访者花费更长的时间去阅读,从而给予他们更多时间去回忆和思考。

 

 

提问多个问题也是改善回忆的一个有效方法,因为提问多个相关的问题能让受访者有多次机会不断激活和完善相关记忆。如在提问体育运动量时,可以先提问强度较大的体育运动量,再提问强度较小的体育运动量。最后,如果研究者关心步行的情况,还可补充提问先前的回答中是否包含了步行的时间以及步行的时间具体是多少。这样,研究者就可得到关于体育运动的较全面准确的信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