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的形象调查

欢迎参加本次答题

Q1:您的性别是

Q2:您的年纪是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及以上

Q3:您对创新实践活动的参与兴趣如何?

非常有兴趣 
比较有兴趣
一般
没兴趣

Q4:您认为自己目前的创新能力如何?

很好,我经常能想出一些不错的创意
较好,偶尔会有几个念头闪过
较差,只有很少的创意
很差,几乎没有过任何的创新念头

Q5:您参与学校大学生创新实验活动的初衷是什么?

为以后就业做准备
对活动本身有较大兴趣
C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创新实践活动中
想多学习新的知识,扩大视野

Q6:您认为我们通常提到的创新型人才主要具有哪方面能力?

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能看到知识的实质联系并合理利用
参加学科竞赛,有创新成果
知识储备丰富,能举一反三

Q7:您认为进行创新的动力来源是什么?

生活所迫
自身兴趣爱好
朋友鼓励拉动
成功者的启发

Q8:您认为什么样的考核方式最能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

撰写论文或调研报告
申请专利
现场展演(口试、面试、口头汇报、答辩、辩论 )
学科竞赛

Q9:您认为学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模式是否有效果

非常有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起到一定作用
马马虎虎
没有用

Q10:您认为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需要在哪方面加强?

培养本科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加强以通识为基础的专业课理论基础
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实践素质的培养
加强跨学科、多学科教育,培养全面的人才

Q11:您认为应如何加强实践性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

增加实践课课时
增加小组课题研究的教学方式
增加实践能力考察在考试中的比例
加强老师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增加实践方式,组织学生到相关科室见习

Q12:您觉得创造性的意义何在?

满足人们日新月异的审美情趣
提高社会生产总值
给人们创造更舒适的生活
跟上迅速变化发展的竞争节奏和步伐

Q13:您认为创新性人才应该具备那些素质

自学能力和团队精神
高尚的品质
社会适应能力
智力以及创新精神

Q14:在您看来,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下本科教学最主要的模式是

教师讲授为主
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教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启发式、探究式教学

Q15:您接受过哪些形式的创新教育?

讲座
导师指导
书本自学
视频录音
专业课程
社会实践

Q16:您觉得自己在解决哪方面的问题是最有创新的活力?

学习方面
工作方面
娱乐方面
体育方面

Q17:您认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目前高校最需要做什么工作(最多选四项)

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改善学校硬件措施
创新教育模式
致力于从“分数至上”到“能力至上”的转变
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同企业的紧密联系与合作
给学生独立发展的空间

Q18:您觉得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一般诞生在什么时候?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闲暇没事干的时候
随时随地都有
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

Q19:您认为您所在专业开设的课程学科是

非常注重
一般注重
不注重

Q20:您认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高校最需要的工作是

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思路、解决新问题
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创造拥有引导和培育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创新氛围
创新教育模式,挖掘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内在潜能以及外在能力
致力于从“分数至上”到“能力至上”的转变,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加强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
加强同企业的紧密联系与合作,多利用投资方的资源,为学生打下接触社会的基础
给学生独立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学习自认为对自身有用的知识

Q21:您认为当前高校本科毕业生中,高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上缺少那些问题

学习环境差
导师队伍薄弱
国家投入太少
大学生数量太多
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计划不合理
教学方法单一忽视个性培养
高校教育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跟不上社会发展
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得不到有利的支撑保障问题
盲目性地模仿其他学校的方法和模式,不考虑本校自身条件及因素
问卷网
创新型人才的形象调查
关于
1年前
更新
0
频次
21
题目数
分享
问卷网
有问题?问问AI帮你修改 改主题:如咖啡问卷改为奶茶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