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才中学初二科学考试

初二科学第四章

Q1:班级

初二(1)班
初二(2)班
初二(3)班
初二(4)班
初二(5)班
初二(6)班
初二(7)班
初二(8)班
初二(9)班
初二(10)班
初二(11)班
初二(12)班

Q2:姓名

选项1

Q3: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壤中只含有一些小型动物 
B.土壤中只含有大量的植物根系
C.土壤中不仅含有植物、动物,还有用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大量微生物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Q4:如下图,下列实验能说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是( )

A[图片]
B[图片]
C[图片]
D[图片]

Q5:农民常给农作物松土,使农作物的根能从土壤中获得丰富的(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水分
D.无机盐

Q6:以下各种措施对防治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不利的是( )

A.扩大林草比例,建设人工防护林
B.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C.为提高牧业产量,大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
D.解决农牧区生活能源,推广使用无污染能源

Q7:某村民承包了一个鱼塘,清理鱼塘时深挖出很多黏土,并想要用这些黏土整理成一块菜地,要使蔬菜生长良好,他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多浇水
B.少浇水
C.掺入适量的砂石
D.施化肥

Q8:衢江江底沉积的淤泥在土壤分类中最有可能属于( )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三类都不是

Q9:如图是植物根尖模式图,叙述正确的是()[图片]

A.①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B.②处的细胞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
C.③处的细胞没有细胞壁
D.④主要由导管细胞构成,具有保护作用

Q10:农田中一次施肥过多,农作物会出现萎蔫现象,解决的最好办法是( )

A.增加光照
B.大量浇水
C.疏松土壤
D.减少光照

Q11:农民为农作物施肥的主要目的是为植物的生长提供( )

A.糖类
B.蛋白质
C.无机盐
D.土壤微生物

Q12:农业上常常进行深层施肥,促使根系向土壤深层生长,从而使农作物茁壮成长,这是根据根()

A.向水生长
B.向肥生长
C.向地生长
D.向透气生长

Q13:学习了植物与土壤的内容后,小华提出一个问题:没有土壤也能种植物吗?如果要实现不用土壤也能种植植物,小华应该提供给植物()

A.只要水
B.空气和水
C.水和养料
D.只要养料

Q14:小明一连几天用妈妈洗咸鱼的水浇一株花卉,不久发现该花卉枯萎死亡。其原因可能是( )

A.营养过多
B.阳光过强
C.细胞失水
D.水分蒸发过多

Q15:施肥不当常造成植株“烧苗”,是因为( )

A.土壤溶液浓度高,根毛细胞液的浓度低
B.土壤溶液浓度高,根毛细胞液的浓度高
C.土壤溶液浓度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高
D.土壤溶液浓度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低

Q16:近几年,沙尘暴经常“光临”浙江省。沙尘暴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我国西北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恶化、大量荒漠化造成的。以下措施对防治土地荒漠化不利的是( )

A.重视植树造林
B.实施退耕还草
C.发展生态农业
D.增加放牧数量

Q17:将有些萎蔫的青菜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它硬挺了一些,这是因为( )

A.植物细胞壁加厚变硬挺
B.植物细胞失水,细胞之间变得紧密而硬挺
C.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而吸水变硬挺
D.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而吸水变硬挺

Q18:一位农民种植的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他怀疑是农田缺乏某种肥料,于是便进行了田间试验,他将农田分为等面积的四块,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管理措施均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农田最可能缺乏的是( )[图片]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无法确定

Q19:茎的各种形态都是对环境的适应,主要表现在这些茎都可以( )

A.从环境中获得有机物
B.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其生长所需的阳光
C.更好地进行呼吸作用
D.更好地缠绕他物向上生长

Q20:茎的主要功能是( )

A.支持和吸收氧气
B.输导和支持作用
C.防倒伏和制造淀粉
D.光合作用和输导作用

Q21:给植物打针输液,是近些年来在果树栽培和树木移栽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若给果树滴输水和无机盐,则输液用的针头应插入树木的哪一部位( )

A.韧皮部
B.木质部
C.形成层
D.髓

Q22:人们通常将草本植物称作“草”,而将木本植物称为“树”,但是偶尔也有例外,比如竹,就属于草本植物,但人们经常将其看作是一种树。下列关于草本植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茎内木质部不发达
B.茎内木质部发达
C.主干明显而直立
D.木质化细胞较多

Q23:杜仲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树皮可入药,但剥树皮时不能切口太深,否则会影响树的生长,其原因是与树茎部哪个结构被破坏有关( )

A.木质部
B.韧皮部
C.髓
D.形成层

Q24:在探究茎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实验时,发现横切枝条中被红墨水染成红色的部位是( )

A.髓
B.形成层
C.韧皮部
D.木质部

Q25:高大的树木“不怕空心,只怕伤皮”,是因为树皮中含有( )(最高分值:2.5分)

A.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
B.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C.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筛管
D.运输有机物的导管

Q26:高大的乔木,根吸收的水分要到达树冠的每一片叶。促进水分运输的动力是( )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吸水作用
D.呼吸作用

Q27:“昨日小树纤纤细,今朝栋梁高楼立。”诗句中的小树长成栋梁之材,要靠茎中的( )

A.韧皮部
B.木质部
C.形成层
D.髓

Q28:1500年前,贾思勰任高阳郡太守时曾因枣树数年不结果而“打”枣树,他用斧背狠敲枣树树干,树皮被打得伤痕累累,到了秋天树上挂满了枣子。这种做法的道理是( )

A.可以加速水分的运输从而提高产量
B.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从而提高产量
C.减少了有机物的向下运输而提高了产量
D.增加了无机盐的向上运输,从而提高产量

Q29: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同的生理活动,其中③表示的是( )[图片]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Q30:走在林荫大道上,人们感觉到空气特别的清新和湿润,从生物学的角度看,空气清新和湿润分别主要是由于( )

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植物的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动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Q31:在发生水灾的时候,农作物被洪水淹没。等洪水退去后,农民要“洗苗”,即洗去农作物上的泥沙,这主要是为了( )

A.防止作物受重压倒伏
B.清除洪水带来的污染物
C.保证气孔的通畅
D.使叶片更多地接受光照

Q32:人类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的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你认为下列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是( )

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
B.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
C.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
D.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的措施

Q33:为了提高树苗移栽的成活率,移栽一般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并去掉大部分枝叶,其原因是( )

A.减少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降低蒸腾作用
D.减少输导作用

Q34: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片]

A.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无关
C.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与水的汽化有关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

Q35:在做“观察叶的下表皮”的实验时,用镊子撕下一小块蚕豆叶的下表皮,制成装片,用低倍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细胞,其特点是( )[图片]①细胞不规则,彼此嵌合着 ②细胞呈长方形,排列紧密 ③细胞内有叶绿体,呈现绿色 ④细胞无色透明 ⑤细胞之间分布着成对的保卫细胞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Q36:植物体进行下列生理活动时,受气孔开闭影响的是( )①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②无机盐的运输 ③光合作用 ④呼吸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Q37:把一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得重为5 N,光照6 h后,测得重为4.8 N。其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蒸腾作用
B.运输作用
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

Q38:叶片获得水的主要途径是( )

A.叶片自身从大气中吸收来的
B.根吸收后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运输来的
C.茎吸收后由输导组织运输来的
D.以上三种方式都是主要的

Q39:叶片表皮细胞的特点是( )

A. 无色透明,排列紧密
B. 绿色透明,排列紧密
C. 无色透明,排列疏松
D. 无色不透明,排列紧密

Q40:废弃的塑料制品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A.因为它们都是有毒物质
B.它们因不能自然分解而破坏土壤结构
C.它们减少了土地的使用面积
D.它们分解后产生有毒物质

Q41:一节废电池相当于一颗“炸弹”,一节废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主要是因为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物质会渗透出来造成( )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土壤污染
D.生物污染

Q42:下列人类活动可能造成广泛土壤污染的是( )

A.经过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便
B.大量使用塑料地膜而未能回收
C.综合防治植物病虫害,减少农药的用量
D.施用适量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
问卷网
菁才中学初二科学考试
关于
1年前
更新
4
频次
43
题目数
分享
问卷网
有问题?问问AI帮你修改 改主题:如咖啡问卷改为奶茶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