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迁儿童教育获得及公共政策研究--以江苏南京、苏州两地为例

:您好!我们是南京农业大学的学生。我们正在进行“随迁儿童教育获得及公共政策研究--以江苏南京、苏州两地为例”这项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提升随迁儿童教育水平与质量获得存在的主要障碍,并尝试从公共政策层面为改善随迁儿童的教育获得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经过科学抽样,您被选为我们的调查对象。请您根据问卷中的题目,逐项认真填写。回答没有对错之分,只要反映了您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即对我们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我们将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对您的回答严格保密!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祝您生活愉快!

:随迁儿童: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随务工父母到输入地的城区、镇区(同住)并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Q1:您的性别是

Q2:您的年龄是?

25-35周岁
36-45周岁
45周岁以上

Q3:您的婚姻状况

初婚
再婚
离异
丧偶

Q4:您的受教育情况是?

初中以下
初中
高中或中专
大专
本科及以上

Q5:您的工作类型为

企业负责人(雇员超过8人)
个体工商户(雇员少于8人)
自由职业者
就业人员
失业

Q6:请问您是否签订劳动合同?

是,已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是,已签订非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Q7:请问您是否缴纳职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全部缴纳
部分缴纳
没有缴纳

Q8:您配偶的工作类型为

企业负责人(雇员超过8人)
个体工商户(雇员少于8人)
自由职业者
就业人员
失业

Q9:您的配偶工作所在地

本地
户籍所在地(家乡)
其他

Q10:您当前户籍性质为

农业户籍
非农户籍
居民户籍(原来为农业户籍)
居民户籍(原来为城镇户籍)

Q11:您是否办理本地居住证?

Q12:您在本地是否具有产权房?

Q13:你的家庭年收入为(夫妻双方年收入总和)

5万以下
5万-10万
10万-20万
20万-50万
50万以上

Q14:请填写以下内容

性别
年龄
是否随迁
户籍所在地(省份)
入学学校类型(公立、私立、农民工子弟学校)
主要照料者(父亲、母亲、祖辈)
当前所处年级(如幼儿园、小学1年级,初中1年级)
学费(只每年交给学校的学费,不包括伙食费)
学费之外的教育支出(包括课外辅导、兴趣班等额外支出)

Q15:您从何处获知子女的入学信息和入学状况?

询问亲朋好友
网络、报刊、电视等新闻传播媒介
学校宣讲
其他

Q16:您的孩子现在就读什么类型的学校?

公立学校
私立学校
民办子弟学校

Q17:您是否曾尝试让孩子进入本地公立学校上学?

Q18:您的孩子没有选择就读于公立学校的原因?

公立学校学位不够
公立学校学费较高
担心孩子无法融入公立学校
非本地户口
需要交纳借读费、赞助费
其他

Q19:您的孩子是通过什么途径就读本地公立学校的?

积分入学
缴纳赞助费
购房入学
借助社会关系
其他

Q20:您是否计划让孩子长期在本地就读?

仍在考虑

Q21:如果实施租售同权,您是否会通过租房将孩子送入公立学校?

Q22:如果政策允许,是否考虑将孩子的户籍迁入本地?

还在考虑

Q23:如果政策允许,是否考虑将您的户籍迁入本地?

还在考虑

Q24:您觉得自己是本地人吗?

Q25:平时的社会交往中,您与本地人交往频繁吗?

Q26:您目前在本地就读的孩子,他的同学大多数是本地人还是随迁儿童?

本地人
随迁儿童

Q27:您的孩子觉得难以融入本地学生吗?

Q28:您的孩子从入学起更换就读学校的频率

一年换两次及以上
一到两年换一次
两到四年换一次
四年以上换一次
没换过

Q29:您对当前有关随迁儿童入学政策的满意程度是?

Q30:您认为您的孩子是否享受同本地学生相同的待遇?

Q31:您认为您的子女和本地儿童相比,在教育获得方面哪些不够公平?

入学流程
师资
教学质量
教学设施
教师对孩子的关注程度
学校及社会重视程度
其他

Q32:您希望随迁儿童入学政策从哪些方面进行改善?

加强政策宣传
完善积分项目指标
降低入学要求
适当增加学位
其他
问卷网
随迁儿童教育获得及公共政策研究--以江苏南京、苏州两地为例
关于
1年前
更新
0
频次
34
题目数
分享
问卷网
有问题?问问AI帮你修改 改主题:如咖啡问卷改为奶茶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