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流行语中的“食物化”现象调查

万分感谢人美心善的您能抽出几分钟时间来帮助完成此次调查~现在我们就马上开始吧!

:关于网络流行语中“食物化”现象的一点解释——第一类:谐音趋近于食物(又可大致分为两小类)A.根据原意找谐音。例如: 虾仁猪心 吃枣药丸 辣鸡 甜辣 乌鱼籽……B.对食物名称进行拆分继而二次解读。例如:酸菜鱼(又酸又菜又多余) 豆沙包(又逗又傻又草包)第二类:C.意义趋近于食物例如:大猪蹄子 吃柠檬 咸鱼……第三类:D.味觉的联系例如:酸 甜 辣……以上四类分别简记为ABCD

Q1:您的性别是?

Q2:您此前是否了解、使用类似于上述的“食物化”网络用语?

不了解也不使用
了解但平常不会使用(可理解为自己不使用但在网络上见过或接收过)
在网友们或者周围人带动下自然而然边使用边了解
有意识地去了解储备而后使用

Q3:在您所使用/或接收到的“食物化”网络语言中,各类”食物化“语言占比情况?

A类 “虾仁猪心”等谐音梗类
B类 “酸菜鱼”等拆分食物名称再二次解读类
C类 “大猪蹄子”等意义与食物相关类
D类 “酸了”“好甜”等味觉表达类

Q4:作为使用者,您使用“食物化”语言的内心活动是?(多选)

谐音梗来源的方言听起来十分有趣
委婉语气,活泼气氛
大家都这样用,为了避免显得格格不入
使用要分场合
欢迎补充

Q5:作为接收者,您接收到“食物化”语言的内心感受是?(多选)

活泼可爱
有些肉麻油腻
有失礼貌庄重
使用要分场合
欢迎补充

Q6:您倾向于在以下何种场合使用“食物化”语言(您认为在以下何种场合使用“食物化”语言合适)?(多选)

微博、知乎、豆瓣等公共媒体平台
空间、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上的动态或评论区
网络上日常交流时
网络上谈论较为正式的事情或工作时
与人面对面交谈
欢迎补充

Q7:您倾向于对以下何种对象使用“食物化”语言(您认为对以下何种对象使用“食物化”语言合适)?

初次打招呼的陌生人
相熟的同学好友
点头之交的“熟人”
共同冲浪的网友
父母家人
年纪相仿的老师或领导等长辈
和自己有一定年龄差距的其他长辈(包括但不限于亲戚、老师、领导)
欢迎补充

Q8:作为旁观者,您对于“食物化”语言的看法是?(多选)

会去了解或使用
会对用语规范造成一定的混乱,予以抵制。
无所谓

Q9:您认为“食物化”网络语言是否存在或反映出这些问题?

对语言使用造成一定的混乱
配合emoji使用造成单纯使用文字传情达意的能力降低
对自己的方言不自信
为自己设立“可爱人设”进行自我催眠
欢迎补充
问卷网
关于网络流行语中的“食物化”现象调查
关于
1年前
更新
0
频次
10
题目数
分享
问卷网
有问题?问问AI帮你修改 改主题:如咖啡问卷改为奶茶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