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技术考试
关于
1年前
更新
0
频次
62
题目数
分享
感谢您能抽出几分钟时间来参加本次答题,现在我们就马上开始吧!
Q1:班级: 姓名: 学号:
Q2:1. 集合点的英文缩写是( )。
Q3:2. 综合布线系统的网络拓朴结构为( )。
Q4:3. 综合布线系统的工作所处于OSI网络模型中的( )。
Q5:4. 下列英文缩写表示正确的是( )。
Q6:5. 信息插座模块的英文缩写为( )。
Q7:6. 综合布线器材与布线工具中,穿线器属于( )。
Q8:7. 如果一个楼层信息点数量不大于400个,水平缆线长度在( )范围以内,宜设置一个电信间;当超出这一范围时宜设两个或多个电信间。
Q9:8. 安装在墙面或柱子上的信息插座底盒、多用户信息插座盒及集合点配线箱体的底部离地面的高度宜为( )。
Q10:9. 电信间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也可根据工程中配线设备和网络设备的容量进行调整。
Q11:10. 设备间内应有足够的设备安装空间,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该面积不包括程控用户交换机、计算机网络设备等设施所需的面积在内。
Q12:11. 100对大对数线缆中是有( )4色的丝带分成4个25对分组。
Q13:12. 下列工具不是用于线缆制作工具的有( )
Q14:13.综合布线缆线与配电箱的最小净距为( )。
Q15:14.综合布线缆线与变电室的最小净距为( )。
Q16:15.综合布线干线子系统宜布置在( )中。
Q17:16.墙上敷设的综合布线电缆与热力管(保温)平行敷设最小净距为( )。
Q18:17.综合布线缆线及管线与保护地线平行净距为( )。
Q19:18.综合布线缆线及管线与热力管(不包封)平行净距为( )。
Q20:19.综合布线缆线及管线与给水管垂直交叉净距为( )。
Q21:20.室外电缆进入建筑物时,通常在入口处经过一次转接进入室内。在转接处加上电器保护设备,以避免因电缆受到雷击、感应电势或与电力线接触而给用户设备带来的损坏。这是为了满足( )的需要。
Q22:21.综合布线系统的交接间、设备间内安装的设备、机架、金属线管、桥架、防静电地板、以及从室外进入建筑物内的电缆等都需要( ),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Q23:22. 安装在商业大楼的桥架,必须具有足够的支撑能力,( )的设计是从下方支撑桥架。
Q24:23. 有线通信是利用( )来充当传输导体的。
Q25:24. 双绞线电缆根据是否有屏蔽层分为( )。
Q26:25. 壁挂式配线设备底部离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 )。
Q27:26. 进线间应采用相应防火级别的防火门,门向里开,宽度不小于( )。
Q28:27. 管内穿放大对数电缆或4芯以上光缆时,弯管路的管径利用率应为( )。
Q29:28. 布放缆线在线槽内的截面利用率应为( )。
Q30:29. 每一个工作区信息插座模块(电、光)数量不宜少于( )个,并满足各种业务的需求。
Q31:30. 根据综合布线系统分级和传输距离限值,5类双绞电缆(100Ω)传输距离100m ,最高传输频率为( )。
Q32:31.电信间是放置电信设备、电缆和光缆终端配线设备并进行缆线交接的专用空间。
Q33:32.信道是连接两个应用设备的端到端的传输通道。信道包括设备电缆、设备光缆,但不包括工作区电缆,工作区光缆。
Q34:33.集合点的英文缩写是PC。
Q35:34.跳线是不带连接器件或带连接器件的电缆线对与带连接器件的光纤,用于配线设备之间进行连接。
Q36:35.综合布线系统应为开放式网络拓扑结构,应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业务等信息的传递。
Q37:36.水平子系统一般采用星型结构。
Q38:37.工作区的终端设备可以是电话、计算机,也可以是检测仪表、测量传感器等。
Q39:38.每一座建筑物安装进出线设备进行综合布线及其应用系统管理和维护的场所叫管理间。
Q40:39.对语音业务,大对数主干电缆的对数应按每一个电话8位模块通用插座配置4对线,并在总需求线对的基础上至少预留约10%的备用线对。
Q41:40.CD配线设备内、外侧的容量应与建筑物内连接BD配线设备的建筑群主干缆线容量及建筑物外部引入的建筑群主干缆线容量相一致。
Q42:41.电缆和光缆的两端均应标明相同的标识符。
Q43:42.设备间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和湿度、尘埃、空调系统的选用、照明、噪声、电磁场干扰。
Q44:43.工作区信息插座安装在地面上的接线盒应防水和抗压。
Q45:44.工作区的电源插座应选用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保护接地与零线可共用。
Q46:45.设备间室温度应为10~35C,相对湿度应为20%~80%,并应有良好的通风。
Q47:46.机架或机柜前面的净空不应小于800mm,后面的净空不应小于600mm。
Q48:47.双绞线电缆施工过程中,线缆两端必须进行标注。
Q49:48.在综合布线系统中,必须安装完工作区才能安装管理区。
Q50:49.3类、5类布线系统应考虑指标项目为衰减、近端串音。
Q51:50.在信道每-线对中两个导体之间的不平衡直流电阻对各等级布线系统不应超过2%。
Q52:51. 数字测试技术具有优点包括( )。
Q53:52.对UTP链路测试的主要内容有( )。
Q54:53. 错误的接线方式有( )。
Q55:54.下列属于光纤测试的方法有( )。
Q56:55. 串扰分为( )。
Q57:56. 若近端串扰没有通过,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
Q58:57.衰减是信号在沿线缆传输过程时的能量损失,导致衰减没有通过的可能原因有( )。
Q59:58.在电缆测试中,若长度没有通过,则可能的原因有( )。
Q60:59.现场验收时从物理层面上对整个网络工程的布线情况进行验收,包括( )。
Q61:60.日前采用的第三方测试仪的测试方法有( )。
:61. 单选题每小题2分,判断题每小题1,5分,多选题每小题1分。
联系我们
问卷网公众号
师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