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年“丧文化”流行动因的调查问卷

您好!我是北京大学新媒体专业的一名硕士生,正在进行有关青年“丧文化”流行动因的调查。本问卷结果仅用于研究,釆用匿名方式,您提供的任何信息我都将予以严格保密,请填写您的真实情况。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与帮助!

Q1:您的性别

Q2:您的年龄

15~18岁
19~22岁
23~28岁
29~35岁

Q3:您目前所在地区

北上深
省会城市
地级市
县级市
乡镇

Q4:您的最高学历(含目前在读)是?

初中及以下
高中/中专/技校
大学专科
大学本科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Q5:您目前的职业是?

在校学生
工作
待业

Q6:您是否为独生子女?

Q7:您的家庭经济状况是?

富足
中等
温饱

Q8:您是否单身?

Q9:您每日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

低于1小时
1-2小时
3-5小时
6-8小时

:分割线

:“丧文化”是指流行于青年群体当中带有消极、悲观或者自嘲、戏谑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

Q10:您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丧文化”?

他人介绍
传统媒体
社交媒体
影视剧
书籍
音乐
其他

Q11:您知道哪些类型的“丧文化”? (多选)

表情包(如葛优瘫、长腿咸鱼等)
流行语录(如“人间不值得”、“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等)
歌曲(如《感觉身体被掏空》)
影视剧(如动画《马男波杰克》等)
相关商品(如“丧茶”)
其他

Q12:您认为“丧文化”在哪里传播较广? (多选)

微博
朋友圈
微信群
网上论坛(如豆瓣等)
网络问答社区(如知乎等)
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等)
音乐平台评论区(如网易云音乐等)
其他

:分割线

Q13:您认为“丧文化”流行的心理起因 (多选)

自我表现
渴望关注
求同愿望
攀比心态
自嘲戏谑
同事/同学/朋友影响
其他

Q14:您认为“丧文化”流行的情感因素 (多选)

感情挫折
亲情失落
目标/预期未达
领导/同事/老师/同学/朋友关系紧张
其他

Q15:您认为“丧文化”流行的环境动因 (多选)

工作压力
收入不满
学习压力
成绩不好
购房购车
入托入学
其他

Q16:您认为“丧文化”流行的直接社会动因 (多选)

地域/城乡差异
贫富差距
人际关系
竞争环境
发展空间
政策限制
其他

Q17:您认为“丧文化“的间接社会动因 (多选)

社会风气
官员贪腐
收入不公
自然环境
民族矛盾
国际关系
其他
问卷网
关于青年“丧文化”流行动因的调查问卷
关于
1年前
更新
11
频次
19
题目数
分享
问卷网
有问题?问问AI帮你修改 改主题:如咖啡问卷改为奶茶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