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初二年级物理试卷

Q1:1.下列估计的数据与实际最接近的是

A.中学生食指的长度为1.6cm
B. 教室的空间高度为4m
C. 人的一次脉搏时间为10s
D. 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为0.8s

Q2:2.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 现在绝大多数小汽车都安装汽车雷达
C.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 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Q3:3.在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时,如图的三种方法,正确的是[图片]

A. 方法a
B. 方法b
C. 方法c
D. 三种方法都对

Q4:4.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生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片]

A.小华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小明做变速直线运动
C. 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 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Q5:5.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图甲是调节天平时的情形,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石块质量和体积时的情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片]

A.甲图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横梁平衡
B.乙图中测石块质量时,天平的读数是71.4g
C. 由丙图量筒的示数测得石块的体积是20cm³
D. 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3.57x10³kg/m³

Q6:6.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句描述的运动物体和后一句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青山 青山
B. 竹排 青山
C. 竹排 竹排
D. 青山 竹排

Q7:7.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在学校周围植树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 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D. 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Q8:8.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选手根据鼓声齐心协力划桨,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 选手听到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C. 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
D. 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Q9:9.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音调和频率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图片]

A. 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 多次实验中,保持拨钢尺的力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 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得越快
D. 钢尺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Q10:10.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约1.5s后听到回声假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那么这口井的深度大约是 *

A.255m
B. 510m
C. 340m
D. 680m

Q11:11.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 先液化,后汽化
C. 只有液化
D. 只有汽化

Q12:12.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冬天清晨花草上的霜是凝固而形成的
B.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了
C. 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被冻坏
D. 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

Q13:13.如图是“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图片]

A. 蜡烛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
B. 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蜡烛内部
C. “水浴法”加热可以使蜡烛受热均匀
D. 蜡烛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蜡烛是晶体

Q14:14.能正确反映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的光路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Q15:15.下列关于光现象及其形成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黑板反光--光的漫反射
B. 水中倒影--光的反射
C. 树下光斑--光沿直线传播
D. 雨后彩虹--光的折射

Q16:16.如图所示,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片]

A. 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B. 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C. 验证“光路可逆”时必须用两个激光灯
D. 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不能为0°

Q17:17.如图,图中能正确表示像与物关系的是 *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选项4

Q18:18.关于物体的质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质量变小
B.玻璃杯打碎后,形状发生了变化,质量不变
C. 一杯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质量不变
D.1kg 的铁与.1kg的棉花质量一样大

Q19:19.学习密度知识后,小明用实验测量某品牌酸奶的密度,其操作步骤及流程如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片]

A. 酸奶的质量为122.4g
B. 酸奶的体积为100cm³
C. 小明测得酸奶的密度为1.224x10³kg/m³
D. 小明测出的酸奶的密度偏小,应该按照乙、丙、甲步骤进行测量

Q20:20.对速度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D. 一定时间内,平均速度越大的通过的路程越小

Q21:21.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点由静止滚到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片]

A.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s
B.小球在前0.4s内通过的路程为2.61cm
C. 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m/s
D. 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Q22:22.如图所示,把装有碎冰的大试管放入装有碎冰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在烧杯内的冰没有熔化完的过程中,试管内的冰 *[图片]

A. 熔化一小部分
B. 全部熔化
C. 不会熔化
D. 温度高于

Q23:23.关于平面镜所成的虚像,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平面镜成的像不是真实光线会聚而成的
B. 平面镜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C. 当看到平面镜中的虚像时,射入眼睛的光线不是从虚像发出的
D. 平面镜中的像之所以叫虚像,是因为它模糊不清

Q24:24.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 *[图片]

A. 仍然平行
B. 会聚
C. 发散
D. 无法确定

Q25:25.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如图所示的是一名视力缺陷人员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需要戴的透镜种类是 *[图片]

A. 远视眼,凸透镜
B. 远视眼,凹透镜
C. 近视眼,凸透镜
D. 近视眼,凹透镜

Q26:26.当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监控摄像头就会拍下照片。摄像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监控摄像头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都对光有会聚作用
B.拍照时,汽车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 当汽车远离摄像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大
D. 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Q27:27.小华在实验室用天平称量自己用的物理练习册的质量。他把练习册放到天平的左盘,在右盘上放了砝码,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边,这时候他应该 *

A.继续向右盘中加入较小的砝码
B.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边移动
C. 把游码向右移动
D. 取下右盘中的某一个砝码,换用较小的砝码

Q28:28.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B.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Q29:2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 *[图片]

A. 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 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C. 凸透镜不动,当把蜡烛向左移动时,光屏上得到的像变大
D. 凸透镜不动,当把蜡烛向右移动时,光屏上得到的像变大

Q30:30.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图片]

A.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AB 、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C冰是非晶体
D.AB 段的物质是固态,CD段的物质是液态

Q31:31.如图所示,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杯内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片]

A.烧杯中的水不再继续吸热
B. 烧杯中水的温度将继续上升
C. 试管中的水能够达到沸点,并且能沸腾
D. 试管中的水和烧杯中的水都在发生汽化现象

Q32:32.一个铜球,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是356g,用量筒和水测出它的体积是60cm³,铜的密度8.9x10³kg/m³,则:1.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2.空心部分的体积多大?3.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后,球的总质量是多少克?

填空1

Q33:姓名

填空1

Q34:班级

填空1
问卷网
北戴河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关于
1年前
更新
0
频次
35
题目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