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Sigma基础工具考试样题(前8门)

Q1:【单选题】关于数据类型下述说法错误的是

A. 数据分析时不同的数据类型使用的分析工具可能不同
B. 工作中涉及到长度、宽度、厚度、不合格品数等数据属于连续型数据
C. 数据类型通常分为连续型数据、离散型数据
D. 离散型数据又可以分为有序型数据和名义型数据

Q2:【单选题】基于对方法论和工具的介绍,以下不属于方法论的是

A. DMAIC
B. 5A
C. 8D
D. DOE

Q3:【单选题】下述统计量中,描述“样本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异”的是

A. 样本方差
B. 样本标准差
C. 样本误差
D. 样本极差

Q4:【单选题】一批数据的描述性统计量计算结果显示,均值和中位数都是100,这时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 此分布为对称分布
B. 此分布为正态分布
C. 此分布为均匀分布
D. 以上各结论都不能肯定

Q5:【单选题】从参数μ=5,σ=0.4 的正态分布中随机抽取容量为25 的一个样本,则该样本均值标准误近似为

A. 0.4
B. 0.08
C. 0.032
D. 0.016

Q6:【单选题】《LC9000E pH指标改善》项目中,已知历史Mean值10.63,标准差为0.05。假定LC9000E pH值服从正态分布,规格为9.70至10.70,请计算良率约为多少

A. 97.27%
B. 95.25%
C. 91.92%
D.99.50%

Q7:【单选题】下列哪个图形可以用于观察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A. 饼图
B. 直方图
C. 箱线图
D. 时间序列图

Q8:【单选题】下列哪一项描述的是柏拉图的原则

A. 金字塔原则
B. 二八原则
C. 先进先出原则
D. 3σ原则

Q9:【单选题】想要初步判断两个连续变量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应该做以下哪一种图

A. 控制图
B. 鱼骨图
C. 直方图
D. 散点图

Q10:【单选题】在箱线图分析中,已知最小值=1,Q1=3,Q3=4,最大值=5,则正确的说法是

A. 上须触线终点为:5;有个异常点为1;
B. 上须触线终点为:5.5;下须触线终点为:1.5
C. 上须触线终点为:5;下须触线终点为:1
D. 上须触线终点为:5.5;下须触线终点为:1

Q11:【单选题】运用直方图工具,可以帮忙我们实现

A. 将出现频率最高的类别从不重要的类别中明确和分离出来
B. 提供数据分布的形式,显示数据的变异
C. 区分由特殊原因和普通原因引起的变异
D. 显示过程中观测到的数据是否稳定

Q12:【单选题】下边的直方图属于直方图中哪一类型[图片]

A. 正常型
B. 峭壁型
C. 双峰型
D. 缺齿型

Q13:【单选题】计数一次抽样方案用(n,Ac)表述,其中Ac表示

A. 批中允许的最大不合格品数
B. 批中允许的最大合格品数
C. 样本中允许的最大不合格品数
D. 样本中允许的最大合格品数

Q14:【单选题】抽样检验不适用于( )的场合

A. 破坏性检验
B. 必须保证全部合格的产品
C. 允许含有不合格品
D. 检验费用很高

Q15:【单选题】概率抽样中的基本抽样方法不包括

A. 判断抽样
B. 分层抽样
C. 简单随机抽样
D. 整群抽样

Q16:【单选题】当α=0.05、β=0.20,在H0为真但拒绝H0时,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是多少?

A. 0
B. 2.5%
C. 5%
D. 20%

Q17:【单选题】在简单随机抽样过程中,某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是

A. 与第几次抽样有关,第一次被抽到的概率最大
B. 与第几次抽样有关,第一次被抽到的概率最小
C. 与第几次抽样无关,每一次被抽到的概率一样
D. 与第几次抽样无关,与抽样的样本数有关

Q18:【单选题】已知过程的历史总体不良率为5%,项目目标需要将不良率降低到2.5%以下。在功效值0.9条件下,当有95%置信区间时至少需要多少样本才能检测到这个改变?

A. 320
B. 549
C. 500
D. 460

Q19:【单选题】关于过程能力分析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A. 评估过程缺陷率水平
B. 为了得到CP/CPK、PP/PPK指标
C. 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规格
D. 判断过程是否稳定

Q20:【单选题】在进行过程能力分析时,以下哪一项不是必要的步骤

A. 判断过程是否稳定
B. 明确数据类型
C. 判断数据是否来自同一批次
D. 判断数据是否服从正态

Q21:【单选题】下图是通过Minitab软件进行过程能力分析输出的结果,关于结果解读,正确的是[图片]

A. 由于CPK和PPK相差较大,所以过程不稳定
B. 该过程的改进方向是降低过程固有波动,而非寻找组间特殊因素
C. 由于CP和CPK相差不大,所以过程稳定
D. 长期来看过程的预估良率为76.2442%

Q22:【单选题】在某工序中连续收集125个数据,获得其平均值为55,标准差为1.5,请根据规格为54±6计算出本工序的Cpk为多少?

A. 1
B. 1.33
C. 1.11
D. 1.15

Q23:【单选题】我司对于供应商提供的某款垫片厚度很敏感,垫片厚度的公差限要求为12毫米±1 毫米。供应商对他们本月生产状况的报告中只提供给出 Cp=1.33, Cpk=1.00这两个数据。这时可以对于垫片生产过程得出结论说

A. 平均值偏离目标12毫米大约0.25毫米
B. 平均值偏离目标12毫米大约0.5毫米
C. 平均值偏离目标12毫米大约0.75毫米
D. 以上结果都不对

Q24:【单选题】下述关于Cp、Cpk、Pp、Ppk描述有误的是

A. Cp和Pp没有考虑过程中心的偏移
B. Cpk和Ppk考虑了过程中心的偏移
C. Cp和Cpk考虑的是组内的变异
D. Pp和Ppk考虑的是组内的变异

Q25:【单选题】对于一个稳定的分布为正态的生产过程,计算出它的工序能力指数Cp=1.67,Cpk=0.96。这时应该对生产过程作为下列判断

A. 生产过程的均值偏离目标太远,过程的标准差尚可
B. 生产过程的均值偏离目标太远,过程的标准差太大
C. 生产过程的均值偏离目标尚可,过程的标准差太远
D. 对于生产过程的均值偏离目标情况及过程的标准差都不能作出判断

Q26:【单选题】计量控制图每组样本数若超过10个时,应使用

A. Xbar-R图
B. Xbar-S图
C. I-MR图
D. 以上皆非

Q27:【单选题】关于P控制图,如果有数据点超出控制下限,则表示

A. 不良率降低
B. 过程质量变好
C. 过程可能不稳定
D. 以上都正确

Q28:【单选题】对于Xbar-R控制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Xbar图和R图是的诊断顺序并没有特别的要求,但必须都要诊断
B. R图更优先,因此必须先行诊断
C. 数据分组的原则是组内差异最大化,组间差异最小化
D. 在Xbar-R控制图中,为了更加直观有效,用规格限(公差限)代替控制限的效果更好

Q29:【单选题】在常规控制图中,如果过程稳定,单点落在控制界限之外的概率为

A. 0.35%
B. 1%
C. 0.135%
D. 0.27%

Q30:【单选题】在常规控制图中,受控状态是指

A. 没有变异
B. 只有普通原因的变异
C. 只有特殊原因的变异
D. 变异在产品规格允许范围内

Q31:【单选题】下列内容中, 绘制控制图时确定合理子组的原则是

A. 子组数量应该在5个以下
B. 组内差异只由普通原因造成
C. 组内差应大于组间差
D. 不存在组内差异

Q32:【单选题】下列关于假设检验概念的论述,错误的是

A. 假设检验是一个作出决策的过程,通常按照反证法的思路进行论证
B. 通常选取“无效益”、“无改进”、“无价值”等维持现状的论述作为原假设
C. 通常选取想收集证据予以反对的论述作为备择假设
D. 原假设和备择假设的地位不是对等的

Q33:【单选题】下列关于假设检验决策的论述,错误的是

A. 如果p值<α,拒绝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
B. 无论怎么作决策,都有可能犯错误
C. 样本的数量不影响假设检验的结果
D. 根据不同的问题需要选择单边或双边的备择假设

Q34:【单选题】经测量得到某批电芯的5个样品的厚度(单位:mm),数据见附件。设测定值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但参数均未知。项目组想据此判断这批电芯厚度的均值是否不同于3.25mm,请计算对应的p值。(此题需自行打开本地数据,若无电脑可不作答)

A. 0.047
B. 0.732
C. 0.749
D. 0.953

Q35:【单选题】某元器件要求平均使用寿命不得低于1000小时,供应商从一批这种元器件中随机抽取25件,测得其寿命的平均值为950小时。已知该种元器件服从标准差为100小时的正态分布。试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判断这批元器件是否能接受,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可以用单样本Z检验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B. 可以用单比率检验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C. p值为0.048,拒绝原假设
D. 没有具体数据,无法进行分析

Q36:【单选题】项目团队想了解测试电流量程会不会对阴极材料克容量(单位:mAh/g)测量结果有影响。他们分别在测试电流量程为1mA的条件下测量了一组电芯,在测试电流量程为5mA的条件下测量了另一组电芯,数据见附件。试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判断是否有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可以用配对t检验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B. 可以用双样本t检验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C. 可以用等方差检验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D. 可以用双比率检验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Q37:【单选题】随机地选了8个人,分别测量了他们在早晨起床时和晚上就寝时地身高(单位:cm),数据如附件。是否可以认为早晨的身高比晚上的身高要高(取α=0.0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此题需自行打开本地数据,若无电脑可不作答)

A. 应该用双样本t检验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B. 需要对两组样本进行双方差检验
C. p值为0.014,拒绝原假设,早晨的身高比晚上的身高要高
D. p值为0.750,不能拒绝原假设,早晨的身高和晚上的身高没有区别

Q38:【单选题】项目团队想知道侧封边宽度大时 ,折边不良率是否与目标值0.3%有显著差异。项目团队生产了2120个产品,不良9个。试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判断是否有差异,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应该用单比率检验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B. 需要对样本进行正态性检验
C. 需要对样本进行单方差检验
D. 该检验的备择假设是实际不良率与0.3%没有显著差异

Q39:【单选题】项目团队想比较侧封边宽度大和侧封边宽度小时折边不良是否有差异。侧封边宽度大时生产了2120个产品,不良9个;侧封边宽度小时生产了2213个产品,不良6个。试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判断是否有差异,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需要对两组样本进行正态性检验
B. 需要对两组样本进行双方差检验
C. p值为0.392,不能拒绝原假设,侧封边宽度大和侧封边宽度小时折边不良没有显著差异
D. p值为0.04,拒绝原假设,侧封边宽度大和侧封边宽度小时折边不良有显著差异

Q40:【单选题】Cycle Swelling改善项目中项目团队想比较三个电解液设计体系对Storage Swelling性能的影响。他们测量了三个电解液设计体系各20个电芯Swelling到10%的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问题中需要比较三个电解液设计体系,所以不能用双样本t检验
B. 该问题中有三个因子,所以要用方差分析的方法
C. 在进行分析前,需要确认数据满足正态性、独立性和方差齐性
D. 在拟合完模型后,需要对残差进行正态性、独立性和方差齐性的检验

Q41:【单选题】下列关于方差分析原理的论述,错误的是

A. 方差分析把总波动分解为组内波动和组间波动,然后比较组内波动和组间波动的大小
B. 组内波动就是误差平方和,是由随机误差引起的
C. 组间波动就是因子的效应平方和,是由不同水平因子的效应差异以及随机误差引起的
D. F值越大,表示不同水平因子的效应差异越小

Q42:【单选题】某个没有计算完的两因子方差分析表如下图,因子B的F值为[图片]

A. 50
B. 12
C. 1
D. 40

Q43:【单选题】某种型号的电池三批,它们分别是A、B、C三个供应商生产。为评比其质量,各随机抽取5只电池为样品,经试验得其寿命(以小时计),数据如附件。试在显著性水平0.05下检验电池的平均寿命有无显著的差异,下列表述正确的是?(此题需自行打开本地数据,若无电脑可不作答)

A. 在该问题中一共有三个因子,即A、B、C三个供应商
B. 应该用单因子方差分析对该问题进行分析
C. p值为0.011,拒绝原假设,有显著差异
D. p值为0.561,不能拒绝原假设

Q44:【单选题】项目组要评估三组不同工艺对克容量的影响。每种工艺各随机抽取5个电芯为样品,经测量得其克容量(单位:mAh/g),数据如附件。试在显著性水平0.05下检验克容量有无显著的差异,下列表述错误的是?(此题需自行打开本地数据,若无电脑可不作答)

A. 在该问题中因子有三个水平
B. 应该用单因子方差分析对该问题进行分析
C. 由于有三组总体要比较,使用方差分析比使用t检验更合适
D. p值为0.056,接近显著性水平0.05,建议追加试验进一步分析

Q45:【单选题】下列与建模相关的论述,错误的是

A. 建模就是要找到绝对正确的模型
B. 模型是基于一系列的前提假设的,在构建模型前要先考虑假设的合理性
C. 模型的主要目的是解释已有数据、预测未知现象
D. 构建模型时要结合机理和经验知识

Q46:【单选题】下列关于回归分析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回归分析中先确定模型形式,然后用最小二乘法、最大似然估计法等方法确定模型系数
B. 最小二乘法通过让残差和最小来确定模型系数
C. 残差分析用来判断模型拟合的好不好
D. 一个好的模型,它的残差应该满足正态、独立、同分布

Q47:【单选题】项目组想研究下某种添加剂的浓度x对合金的抗压强度Y的影响。他们选取了五种不同的浓度,每种浓度下各做了三次试验,数据如附件。抗压强度Y和浓度x的散点图如下,通过观察散点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图片](此题需自行打开本地数据,若无电脑可不作答)

A. 添加剂的浓度x对合金的抗压强度Y的影响可能不是线性的
B. 该模型可能包含二次项
C. 该模型要包含三次项
D. 每种浓度下的三次试验一致性较差,表示随机变异较大

Q48:【单选题】项目组想研究下某种添加剂的浓度x对合金的抗压强度Y的影响。他们选取了五种不同的浓度,每种浓度下各做了三次试验,数据如附件(此题需自行打开本地数据,若无电脑可不作答)。抗压强度Y和浓度x的散点图如下。请问最合适的模型是[图片]

A. 抗压强度y = 26.17 + 0.1933 浓度x
B. 抗压强度y = 19.03 + 1.009 浓度x - 0.02038 浓度x^2
C. 抗压强度y = 17.63 + 1.256 浓度x - 0.0337 浓度x^2 + 0.000222 浓度x^3
D. 以上都不合适

Q49:【单选题】供应商想研究某产品的良率Y与反应温度x1、反应时间x2和反应物浓度x3的关系。他们设计了试验并得到相应的结果,数据如附件(此题需自行打开本地数据,若无电脑可不作答)。主效应图和交互作用图如下所示,下列描述有误的是?[图片]

A. 由主效应图可以看到x1的效应显著
B. 由主效应图可以看到x3的效应比x1的效应和x2的效应显著
C. 由交互作用图可以看到x1和x3之间存在轻微的交互作用
D. 由交互作用图可以看到x2和x3之间存在轻微的交互作用

Q50:【单选题】供应商想研究某产品的良率Y与反应温度x1、反应时间x2和反应物浓度x3的关系。他们设计了试验并得到相应的结果,数据如附件(此题需自行打开本地数据,若无电脑可不作答),主效应图和交互作用图如下所示。用回归分析,最合适的模型是[图片]

A. 良率y = 10.450 + 1.375 反应物浓度x3
B. 良率y = 10.450 + 0.125 反应时间x2 + 1.375 反应物浓度x3
C. 良率y = 10.450 + 0.125 反应时间x2 + 1.375 反应物浓度x3 + 0.200 反应时间x2*反应物浓度x3
D. 良率y = 10.4500 + 0.1250 反应温度x1 + 0.1250 反应时间x2 + 1.3750 反应物浓度x3 + 0.2000 反应时间x2*反应物浓度x3

Q51:【多选题】以下哪一项用来衡量数据分布的离散情况

A. 极差
B. 方差
C. 均值
D. 标准差

Q52:【多选题】为了估计某款电芯的注液量, 从当日生产中随机抽取25 个产品,统计了它们的注液量,样本均值为5.56g,并且求出样本均值的95%置信区间为[5.10g,6.02g]。下述判断错误的是

A. 当日生产的电芯中,有 95%的电芯的注液量落入[5.10g,6.02g]之内
B. 当日任取一个电芯,其注液量以95%的概率落入[5.10g,6.02g]之内
C. 区间[5.10g,6.02g]覆盖总体均值的概率为95%
D. 若再次抽取 25 个电芯样本,其样本均值以95%的概率落入[5.10g,6.02g]之内

Q53:【多选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直方图能用于反映过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B. 饼图能用于看出数据的分布情况
C. 散点图能用于判断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的状态
D. 饼图能用于确定发生率高的类别/项目

Q54:【多选题】抽样方法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下列抽样方法中属于概率抽样有

A. 随机抽样
B. 滚雪球抽样
C. 子组抽样
D. 配额抽样

Q55:【多选题】在假设检验和用于假设检验样本量计算中,需考虑两类错误,请问关于两类错误描述错误的是

A. 第一类错误是指原假设是正确的,却不能拒绝原假设
B. 第二类错误是指原假设是正确的,却被拒绝了
C. 第一类错误概率记为α
D. 第二类错误概率记为β

Q56:【多选题】若想进行样本数量计算,下列哪些内容是需要提前明确的

A. 置信区间的允许误差或者期望探测的样本均值的差异
B. 置信水平或α风险
C. 功效能力或β风险
D. 确定目前过程的过程能力

Q57:【多选题】下列哪些情形可以用到过程能力分析

A. 判断过程能力是否达到顾客的要求
B. 新产品开发时过程能力是否达到量产标准
C. 评价过程基线和改进方向
D. 评价改善后过程能力是否达标

Q58:【多选题】关于过程能力和缺陷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仅根据Cp能精确估计缺陷率
B. 仅根据Cpk能精确估计缺陷率
C. 同时根据Cp和Cpk能精确估计缺陷率
D. 缺陷率与Cp和Cpk 无关

Q59:【多选题】某一过程,CP=2,则此过程的CPK、PPK有可能是以下哪几组数据?

A. CPK=1.81, PPK=1.67
B. CPK=2.1, PPK=1.8
C. CPK=1.67, PPK=1.63
D. CPK=0.8, PPK=2.2

Q60:【多选题】在( )情况下,控制图需重新制定

A. 点子出界
B. 改变工艺参数或采用新工艺
C. 人员和设备变动
D. 变更原材料、零部件或更换供应商

Q61:【多选题】有关常规控制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A. 连续型数据可用I-MR控制图
B. 控制线与规格线应当一致
C. 项目中只能对Y进行控制
D. 控制图用来揭示过程是否受控

Q62:【多选题】有关常规控制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产品质量特性落在(3σ)一侧的概念是0.27%
B. 过程受控时,只受普通原因影响
C. 过程受控时,合格率可以达到100%
D. 过程受控时,过程仍然会产生不合格品

Q63:【多选题】下列关于p值的论述,正确的是

A. p值表示在原假设成立的条件下,出现现在以及比现在更极端的情况的概率
B. p值表示在备择假设成立的条件下,出现现在以及比现在更极端的情况的概率
C. p值表示反对原假设的依据的强度,p值越大,反对的依据越强
D. p值表示反对原假设的依据的强度,p值越小,反对的依据越强

Q64:【多选题】下列关于假设检验类型的论述,正确的是

A. 同样是确定总体均值是否不同于假设均值,单样本Z检验需要总体标准差
B. 正态性检验的原假设是数据出自正态总体
C. 双方差检验是检验两组样本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
D. 双比率检验中,不同的检验方法会计算不同的检验统计量

Q65:【多选题】下列关于t分布、t检验及相关内容的论述,正确的是

A. t分布同标准正态分布类似,并且随着自由度的增加趋向标准正态分布
B. 样本量小时用t分布估计较准,样本量大时用正态分布估计比用t分布估计准
C. 单样本t检验、双样本t检验和配对t检验的检验统计量都是t
D. 相对于双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仅适用于配对样本的均值检验

Q66:【多选题】下列关于方差分析的论述,正确的是

A. 方差分析是一种假设检验方法
B. 方差分析的检验统计量是F
C. 方差分析可以用来检验三组总体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
D. 方差分析比较三组或三组以上的方差是否有分析用显著差异

Q67:【多选题】下列关于交互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交互作用指的是因子对响应的效应依赖于另一个因子的水平
B. 多因子方差分析可以分析因子间的交互作用
C. 如果交互作用不显著,则在交互作用图中显示为几条平行的线段
D. 交互作用的存在为设计更稳健的产品提供了机会

Q68:【多选题】某个没有计算完的单因子方差分析表如下图,下列关于问号部分的计算,正确的是[图片]

A. DF为4
B. SS为987.72
C. MS为7.77
D. F为31.78

Q69:【多选题】项目组想改进某种钢壳的抗腐蚀能力,考虑了四种不同的涂料涂层。将钢壳置于三种不同的工况下,经历了一定的时间,测得钢壳腐蚀的最大深度(单位:um),数据如附件。试在显著性水平0.05下检验涂层的效应、工况的效应是否显著,基于如下方差分析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图片]

A. 涂层的效应不显著
B. 工况的效应不显著
C. 涂层的效应显著
D. 工况的效应显著

Q70:【多选题】在某工艺过程中,项目组想分析下不同的浓度、温度对良率(以%计)的影响。他们试验得到了三种浓度、四种温度水平下的良率数据,数据如附件。试在显著性水平0.05下检验浓度的效应、温度的效应和交互作用是否显著,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此题需自行打开本地数据,若无电脑可不作答)

A. 浓度的效应显著
B. 温度的效应不显著
C. 交互作用不显著
D. 没有办法单独评估交互作用

Q71:【多选题】下列关于相关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A. 相关可以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的强度和方向
B. 如果Pearson相关系数为0,则两个变量不相关
C. 有相关关系不代表存在因果关系,存在因果关系也不一定存在相关关系
D. 问题解决时要结合经验和机理,并且经常迭代进行

Q72:【多选题】A和B出现相关关系,可能的原因是

A. A导致B
B. B导致A
C. C导致A,C导致B
D. 以上都不对

Q73:【多选题】下列关于s、R2、R2adj、过拟合的描述,正确的是

A. R2表示模型解释的波动占总的波动的比例
B. 过拟合会导致拟合的是噪声而不是真实信号
C. 过拟合的模型常包含高阶项,会导致预测不准
D. s表示残差的标准差

Q74:【多选题】项目组对导线中碳含量x对电阻Y的效应进行了研究,得到对应的试验结果。求电阻Y对于碳含量x的回归方程,散点图及部分分析结果如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图片]

A. 从散点图看导线中碳含量x对电阻Y的影响是线性的,所以模型中只需要包含碳含量x一次项
B. 线性回归模型为:电阻y = 13.96 + 12.55 碳含量x
C. R2为99.74%,表示模型能解释的波动占总波动的99.74%
D. S为0.208,表示残差的标准差,该值应该越大越好

Q75:【多选题】供应商想研究下退火温度x对黄铜延性Y的影响,设计了试验,测得对应结果,数据如附件。求黄铜延性Y对于退火温度x的回归方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此题需自行打开本地数据,若无电脑可不作答)

A. 线性回归方程为:黄铜延性y = 24.63 + 0.05886 退火温度x
B. 退火温度x的系数对应的p值接近于0,所以退火温度x的效应不显著
C. 从散点图看退火温度x对黄铜延性Y的影响是线性的,所以没有添加平方项
D. 退火温度x的平方项的系数对应的p值为大于0.05,所以没有添加平方项
问卷网
6-Sigma基础工具考试样题(前8门)
关于
1年前
更新
4
频次
75
题目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