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数学教师《2022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

Q1:姓名

填空1

Q2:手机

填空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Q3: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过程。

A. 交往互动
B. 共同开展
C. 交往互动与共同开展

Q4: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该以( )评价为主。

A.过程
B.结果
C.分数

Q5:新课程标准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各阶段。

A.2个
B. 3个
C.4个
D.5个

Q6: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 ( )

A.认知内驱力
B. 学习动机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Q7: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 )

A. 及时复习
B. 及时休息
C. 过度复习
D. 分数复习

Q8:算法多元化属于学生群体,()每个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A.要求
B.不要求

Q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 、富于个性
B.主动的、被动的、 生动活泼的
C. 生动活泼的、 被动的、 富于个性

Q10: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 联系生活学数学
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开展

Q11:下列现象中,( )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天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天天都在转动

Q12:“用数学”的含义是( )

A.用数学学习
B.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C.了解生活数学

:二、多项选择题(每空4分,共40分)

Q1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与( )。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参与者
D.设计者

Q14:《新课程标准》安排了( )等领域。

A.数与代数
B.统计与概率
C.图形与空间
D.实践与综合应用

Q15: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和( )根底之上。

A.认知开展水平
B.已有的知识经历
C.个人成长经历

Q16:数学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指( )。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情感与态度

Q17: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等方面作出了阐述。

A.知识与技能
B.解决问题
C.数学思考
D.情感与态度

Q18:上好一堂课的根本要求是( )

A.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B.恰当地组织教材
C.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D.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序

Q19:数与运算的教学,在认识整数的基础上,认识( )。

A.小数
B .分数
C. 代数
D.图形

Q20:数量关系的教学,理解用( )表示的一般性,形成初步的 ( )思维。

A.字母
B.代数
C.分数
D.小数

Q21: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包括( )

A. 学生是开展的人
B. 学生是自主的人
C. 学生是独特的人
D. 学生是独立的人

Q22:情感与态度的开展主要强调( )个方面。

A.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B.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C.学生对数学应用能力

: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Q23: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 )

Q24: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Q25:《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Q26: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Q27:《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开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Q28: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Q29: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Q30:学生是知识的承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

Q31: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开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 )

Q32: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

问卷网
神木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数学教师《2022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
关于
1年前
更新
1
频次
35
题目数
分享
问卷网
有问题?问问AI帮你修改 改主题:如咖啡问卷改为奶茶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