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倾听课前预习考试

感谢您能抽出几分钟时间来参加本次答题,现在我们就马上开始吧!100分以上算通过哦!

Q1:简要重述”后,不需要和对方确认。

Q2:“引发充分表达”时,先简要重述对方意思,再请对方多说一些。

Q3:“镜像重述”时,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而不是对方的。

Q4:“收集想法”时,悬挂判断很重要,运用简要重述或者镜像重述,有时需做必要的澄清,来引发充分表达。

Q5:“排序发言”可以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有发言机会,但引导师自己不能忘记顺序。

Q6:“追踪议题”这样做:先总结归纳,列出议题,请参与者确认。

Q7:“鼓励发言”时,是关注全场以及可能的每个人,不是点名发言。

Q8:“平衡发言”的目的是:拓展挖掘观点和范围,为少数个体提供支持,营造谁都可以发言的氛围。

Q9:“支持彼此倾听”目的是激发双方或几方真正彼此互动和聆听。

Q10:“打造默者空间”意味着“如果你现在不想讲,没有问题。但如果你想说的话,现在就是机会。”

Q11:“承认感受”的做法是辨识感受,并把它说出来,来提升每个人的觉察。帮助团体认知和接纳成员的感受。

Q12:“确认接纳”是对发言者观点或感受存在合理性的接纳,并确认其正确与否。

Q13:“同理移情”是理解他人并能说出他人感受的能力。

Q14:“刻意沉默”的做法:先是暂停,通常就是几秒钟,然后给发言者额外短暂的“安静时刻”来发掘和探索自己要说的内容。

Q15:“连接主题”做法是邀请发言者解释刚刚所述内容与主题之间的关联性。

Q16:“倾听背后逻辑”的目的支持有反对意见的人来完全表达自己的想法。

Q17:“合理呈现分歧”目的是帮助认识到双方分歧存在的合理性,增强更好的相互理解。

Q18:“倾听共同点”:两极分化时,倾听共同点是很有力的介入方式。

Q19:“抱持观点倾听”:团体的引导师同时也是团体的领导,有效地主张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要给予其他声音表达的空间。

Q20:“我这样……理解,是不是你的意思?”是

A.简要重述
B.镜像重述

Q21:一定要用发言者的词语,而不是自己的。这是

A.镜像重述
B.简要重述

Q22:“有谁可以扮演一下黑脸,讲一下不同观点吗?”这是

A.平衡发言
B.鼓励发言

Q23:“你觉得艾伦理解了你所说的吗?”这是

A.支持彼此倾听
B.平衡发言

Q24:结构化的轮流发言,可以喊“过”的方式,是

A.打造默者空间
B.鼓励发言

Q25:“看起来你对这有一些感触。我猜你有一些挫败感,是这样吗?” 这是

A.承认感受
B.确认接纳
问卷网
引导式倾听课前预习考试
关于
1年前
更新
1
频次
25
题目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