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考查试卷
关于
1年前
更新
0
频次
26
题目数
分享

有问题?问问AI帮你修改 改主题:如咖啡问卷改为奶茶问卷
本次考试采用 线上作答模式,请同学们认真对待,诚信考试。
Q1: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属性的反映。
Q2:丁老师在工作中常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推测学生的思维方式。丁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哪种效应?()
Q3:小军由于“锐角三角形”知识掌握不好而影响了“钝角三角形”知识的掌握。这种现象属于()。
Q4:学习过程就是尝试错误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哪种学习理论?()
Q5:小晨观看了一部关于基层民警的纪录片,里面的“平凡故事”深深触动着他的内心。于是小晨努力学习,立志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服务于人民。小晨的学习动机属于()。
Q6: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分为()......
Q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 )。
Q8:东东每天埋头苦读,一心只想冲进班级前三名,因为他认为只有这样老师才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其他同学才会更关注他,东东的学习动机不属于( )。
Q9:根据学习迁移理论中的垂直迁移的定义,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垂直迁移的实例是( )。
Q10:结构化是指材料内容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合理的逻辑联系,能体现事物的各种内在关系,如( )。
Q11: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体现的是学习策略。( )
Q12:阿伟看见天上的浮云,脑中出现“骏马”“恐龙”等动物形象。这种现象属于创造想象。
Q13: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Q14:一般来说,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Q15: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布鲁纳、奥苏伯尔、加涅等。
Q16: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包括主体性原则、______、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
Q17:元认知是于1976年由______提出来的,它由三个成分组成,即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Q18:_____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
Q19:一般来说,先前所学的信息对后面所学信息的干扰叫做前摄抑制;后面所学的信息对前面所学信息的干扰叫做______。
Q20:对于篇幅短小或者内在联系密切的材料,适于采用______;对于篇幅较长或者较难、内在联系不强的材料,适于采用分段识记。
Q21:完形填空
Q22: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Q23: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Q24:简述元认知策略的种类。
Q25: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功能是什么?
Q26:请根据给出的材料简要回答问题。期末考试试卷发下来后,班里立刻热闹起来。学生 A 高兴地手舞足蹈,大声说:“真是太棒啦,这次运气真好,考了高分!”学生 B 很安静,心想:“这次成绩不错,看来付出就有收获呢,以后还得继续加油!”学生 C 低声咒骂:“这次试卷太难了,好多题都没有见过,难怪都没及格……”学生 D 也委屈地哭了:“该死,这次又没考好,看来我真的不是学习的那块料!”问题:(1)请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以上四名同学的归因要素分别是什么?(5分)(2)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韦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5 分)
联系我们
问卷网公众号